发布日期:
公安院校创新实践育人路径研究
文章字数:1746
新时代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公安院校学生在继承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警务技能,努力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的“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公安警务人才。而“如何培养人”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路径和载体。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就要求公安院校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实践的磨砺,通过构建实践育人新路径、新机制,让知识通过实践历练,内化为素质和能力,外化为贡献和成就。公安院校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实践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警铸剑任务目标,在当前具有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价值。
一、公安院校实践育人机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专业理论教学手段方式与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不相匹配;2.师资队伍缺乏公安业务实战经验,知识更新慢,理论联系实战应用能力不足;3.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提升不明显,与公安实战需求尚有差距;4.高校传统的管理办法与机制不适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创新性。结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应注重实践育人。但是实践育人理论规范与实践效果脱节问题,使得实践育人机制严重不适应对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
二、公安实践育人新路径的探索-以某公安院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为例
“七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于实践育人的育人主体有了新的认识,将学生从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客体化存在地位,转变为主动投入实践育人过程中,转变为与教师、管理者、科研人员同等重要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在这一理论新认识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做了新的尝试,结合公安院校专业特点,成立“经济犯罪侦查数据导侦社”学生社团,以公安特色经侦专业学生社团作为人才培养平台,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学习数据抓取、清洗、可视化分析工具与技术,与公安实务部门通力合作,由社团学生利用案件数据,分析研判涉案资金账户性质、资金流向、层级关系,梳理案件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实现“利用大数据,在校办案件”,使“教、学、研、练、战”形成完美闭环;借力公安机关实战部门,打造经侦教学科研基地,集中专业见习、跟班办案、现场教学,丰富实践新形式。通过这种实践育人新模式,学生将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战,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理论学习内容方面,结合公安实务需要,开展以下内容的学习:第一部分是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技术相关软件学习,熟练掌握I2、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技术。第二部分是数据应用分析技术学习,包括资金流水分析、账户交易层级分析、旅业分析、话单分析、行动轨迹分析,熟悉网络犯罪侦查策略与电子数据取证方法。第三部分预警模型构建,利用python等软件,结合案件特点和发案形势,对犯罪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搭建犯罪预警模型。
在资源建设方面,为学生提供能力提高和技能锻炼的资源与平台。配备强力师资队伍,一是打破部系限制,利用全校优质师资资源,将数学建模、计算机、情报、网安等领域的优秀老师作为数据导侦课程的指导教师,完善提高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二是在实战部门中,选择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在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化实战领域有所建树、责任心强的实训教官,采用到校讲座、线上交流、见习过程中的实地指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适应实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与省内多地经侦实战部门开展教学、实践合作,建立数据导侦战训基地、教学科研实训基地,为学生实战能力提升提供人员和软硬件支撑。一方面为学生的技能练习提供数据,并通过数据导侦实验室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数据的分析,以提升学生有关数据处理和软件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省内经侦实战部门,进行案件的联合侦破,促进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
总之,我们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公安专业特色学生社团为抓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以教学实践和办案实战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育人新模式,开拓实践育人新路径。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公安院校创新实践育人机制研究2023JXY07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
一、公安院校实践育人机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专业理论教学手段方式与高素质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不相匹配;2.师资队伍缺乏公安业务实战经验,知识更新慢,理论联系实战应用能力不足;3.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提升不明显,与公安实战需求尚有差距;4.高校传统的管理办法与机制不适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创新性。结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应注重实践育人。但是实践育人理论规范与实践效果脱节问题,使得实践育人机制严重不适应对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新趋势新变化。
二、公安实践育人新路径的探索-以某公安院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为例
“七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于实践育人的育人主体有了新的认识,将学生从传统的培养模式中客体化存在地位,转变为主动投入实践育人过程中,转变为与教师、管理者、科研人员同等重要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在这一理论新认识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做了新的尝试,结合公安院校专业特点,成立“经济犯罪侦查数据导侦社”学生社团,以公安特色经侦专业学生社团作为人才培养平台,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学习数据抓取、清洗、可视化分析工具与技术,与公安实务部门通力合作,由社团学生利用案件数据,分析研判涉案资金账户性质、资金流向、层级关系,梳理案件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实现“利用大数据,在校办案件”,使“教、学、研、练、战”形成完美闭环;借力公安机关实战部门,打造经侦教学科研基地,集中专业见习、跟班办案、现场教学,丰富实践新形式。通过这种实践育人新模式,学生将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战,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理论学习内容方面,结合公安实务需要,开展以下内容的学习:第一部分是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技术相关软件学习,熟练掌握I2、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技术。第二部分是数据应用分析技术学习,包括资金流水分析、账户交易层级分析、旅业分析、话单分析、行动轨迹分析,熟悉网络犯罪侦查策略与电子数据取证方法。第三部分预警模型构建,利用python等软件,结合案件特点和发案形势,对犯罪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搭建犯罪预警模型。
在资源建设方面,为学生提供能力提高和技能锻炼的资源与平台。配备强力师资队伍,一是打破部系限制,利用全校优质师资资源,将数学建模、计算机、情报、网安等领域的优秀老师作为数据导侦课程的指导教师,完善提高学生的理论技术水平。二是在实战部门中,选择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在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化实战领域有所建树、责任心强的实训教官,采用到校讲座、线上交流、见习过程中的实地指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努力提高学生适应实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与省内多地经侦实战部门开展教学、实践合作,建立数据导侦战训基地、教学科研实训基地,为学生实战能力提升提供人员和软硬件支撑。一方面为学生的技能练习提供数据,并通过数据导侦实验室进行理论的学习和数据的分析,以提升学生有关数据处理和软件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省内经侦实战部门,进行案件的联合侦破,促进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融合。
总之,我们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公安专业特色学生社团为抓手,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形成以教学实践和办案实战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实践育人新模式,开拓实践育人新路径。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公安院校创新实践育人机制研究2023JXY075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