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版
发布日期:
动态能力视角下ESG实践赋能绿色创新的“双重嵌套”机制—— 基于传化涂料的纵向案例研究
沈杰 刘朋硕
文章字数:966
  摘要: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传化涂料为例揭示ESG驱动绿色创新的“双重嵌套”机制:政策与市场协同重构动态能力,形成“技术突破-资源协同-治理优化”路径。通过绿色溢价、低碳技术、数字治理破解环保成本困境,提出“战略锚定-运营适配-数字赋能”框架,为制造业ESG转型提供路径指引。
  关键词:ESG;绿色创新;动态能力;
  一、引言
  在ESG投资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面临环境约束与创新机遇的平衡难题。现有研究存在三方面局限:①静态分析忽视动态能力适配;②维度割裂导致协同效应缺失;③中国情境下政策市场嵌套机制证据不足。
   二、文献回顾
  动态能力理论为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周丹(2012)[1]提出的动态能力框架强调,企业通过“资源重组与重构”应对技术变革,这一观点被焦豪等(2021)[2]进一步拓展至中国制造业ESG实践,指出环境承诺与供应链协同是动态能力构建的关键路径。贾智杰等(2023)[3]的提出“波特假说”为创新补偿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其认为环境规制可通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双赢”。
  三、ESG驱动绿色创新的机制分析:传化涂料案例研究
  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解析传化涂料(2018-2022)ESG实践,构建“环境识别-资源协同-组织适配”框架,揭示三重动态能力驱动机制:环境感知能力,技术突破强化合规优势:响应《建材碳达峰方案》要求,企业成功建立VOCs监测模型;资源捕捉能力,社会网络赋能技术跃迁:与巴斯夫等22家企业组建低碳联合体,共享碳足迹数据库突破技术瓶颈;架构重构能力,治理优化保障创新转化:引入TPM管理体系,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68%,市场响应周期压缩至21天。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ESG实践通过“政策-市场-治理”嵌套机制驱动绿色创新:政策倒逼技术突破,绿色债券构建“融资-创新-溢价”闭环,数字化治理提升效率,破解环保成本困局。
  参考文献
  [1]周丹.制造企业—知识型服务机构互动、资源重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2.
  [2]焦豪等.动态能力研究述评及开展中国情境化研究的建议[J].管理世界,2021.
  [3]贾智杰,林伯强,温师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与全要素生产率——兼论波特假说、技术溢出与污染天堂[J].经济学动态,2023,(03):66-86.
  项目资助:本文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资助成果(项目编号4122405)。
  作 者 简 介 :沈杰(2004-),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本文通讯作者;刘朋硕(2003-),男,河南郑州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