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利用
陈日升
文章字数:959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学生日常学习、个人生活以及就业创业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协调与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文章旨在挖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并探索其应用方式,以期为发挥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有效建议。
   一、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
  高校应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大纲设计阶段按教学模块系统分类嵌入思政要点,如在“自我认知”教学内容中纳入“自省修身”传统思想,结合心理测评数据阐释自我认知与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在“人际沟通”教学内容中选取“包容友善”典型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解析共情能力对集体协作的实际作用。教师可采用心理知识与思政案例并行的授课模式,每章节设置1~2个思政导向的讨论议题,如在“情绪管理”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分析科研工作者在技术攻关过程中的心态调节策略,使思政元素通过知识传授环节实现有机渗透。
  二、在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中利用思政元素
  高校可设计心理教育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主题实践项目,如组织“校园互助日”,以分组形式推进帮扶任务,在执行过程中着重渗透“奉献”“协作”等价值理念,同时同步记录个人心理体验并在小组内开展即时分享;开展“社会观察”实践时,引导学生跟踪社区志愿服务中的积极互动场景,如邻里互助、资源协调等具体案例,并在总结会上系统阐释“责任担当”与心理适应力之间的内在关联。
  三、在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渗透思政元素
  高校应在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渗透思政元素。在个体咨询中,面对学业焦虑的学生,教师可以“脚踏实地”为切入点,引导其拆解目标、制定可行计划;处理人际冲突时,引入“换位思考”的行为准则,辅助分析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团体辅导需设置“价值观澄清”环节,围绕“职业选择中的初心”等议题组织讨论,在观点交换中融入“担当”“坚守”等意识。
  四、结语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高校应继续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中利用思政元素,同时在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渗透思政元素。这是深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路径,也是提升育人综合效能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