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遵义会议:历史转折的关键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 余红红
文章字数:2192
  90年前,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召开于红军生死攸关的最危急关头,犹如黑暗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了党和红军前行的道路,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一、长征途中的生死困境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内的“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针对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但由于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对党内坚持正确意见和不附和他们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在随后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剥夺了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在中央已经几乎没有发言权。而王明等人犯的“左”倾错误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惨遭失利,从而被迫长征,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长征初期,由于错误的军事路线指挥和搬家式的大迁移,导致红军行军缓慢,丧失主动歼敌的机动性,红军队伍减员严重。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使得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强行突破湘江后,队伍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了3万多人。士气跌入低谷,党和红军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困境,亟待一场深刻变革来扭转危局。
  二、危机时刻的关键转折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在遵义获得了难得的十二天的休整机会,也随之迎来了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关键时刻。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地召开,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全力聚焦于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败的军事经验,会议一开始是博古主持的会议,也是他首先作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报告。在总结中,他回避了军事失败的主要问题,将长期以来的军事失利归咎于党史的客观原因。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军事问题,为后续的讨论展开了序幕。
  随后,毛泽东同志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国革命的形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军事问题,同时批判了“左倾”错误的表现,主要是犯了进攻时的冒险主义和转移时的逃跑主义错误。他还尖锐地批判了博古和李德忽视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等等。他的发言赢得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和认同,为遵义会议的转折指明了方向。
  遵义会议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形成并通过了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后又成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有周恩来、王稼祥参与的军事指挥三人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这一系列的组织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当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成为遵义会议的最大成就,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
  三、逆境突围的奋勇前行
  遵义会议的军事意义重大而深远。会后,中国共产党彻底摆脱了“左”倾错误的束缚,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红军根据毛泽东的指挥和部署,在川黔滇边境,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穿插迂回于数十万敌军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使红军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赢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在巧渡金沙江时,红军声东击西,虚晃一枪,成功渡过金沙江,彻底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转移中的重大转折,变被动为主动,保存了革命力量。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突破天险,突破了国民党军认为的“插翅难飞”的大渡河防线,展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强大战斗力。
  在政治上,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加强了党内团结,凝聚了革命力量。会议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全党全军深刻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统一了思想,为全党全军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思想上,遵义会议使全党全军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会议摒弃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强调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自我纠正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这次会议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为后续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它提醒我们,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遵义会议也彰显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通过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凝聚全党全军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
  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四、结语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遵义会议,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伟大转折意义。遵义会议将永远闪耀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