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路径研究
文章字数:2537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高校思政课的关键教学目标之一。新时期,传统教学模式面临多重新挑战。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迫切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是怎样借数智化技术达成教学创新,提高育人实效。本文探究数智化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中的应用,深入阐释“数智化”与“智慧教学”概念并分析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具体实践路径,为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数智化;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实践路径
一、数智化和智慧教学概述
(一)数智化的内涵与特征
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通过将各类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用以存储、处理和传输即为数字化;而智能化以数字化为基础,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予系统自主学习、分析、决策和优化能力[1]。
数智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数据驱动,海量数据是数智化的基础,数据经采集、分析与挖掘后就有了精准依据可供决策使用;智能协同,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能互联互通并在数据共享时协同工作;动态优化,凭借实时数据反馈和智能算法,系统能不断自我调整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需求。
在教育领域,数智化应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生态,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智慧教学
有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叫智慧教学,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看重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人与技术的互动,注重将教学资源、环境、方法和评价等要素智能化整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的目的。
智慧教学的核心理念中体现了学生的中心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资源。要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利用信息技术实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要强调知识建构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数智化技术深度赋能下,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和资源整合能力。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一刀切”的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大数据分析却能收集学生的学习进度、思想动态等数据,精准勾勒出学生画像,帮教师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推送合适的教学资源,让教学针对性更强,且智能教学平台也可实时追踪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难题,提高教学实效性。
传统课堂互动的局限被数智化打破,在线教学平台的弹幕、讨论区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实时参与课堂互动从而突破时空限制[2]。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把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场景。如重现历史事件、模拟社会热点,让学生可以沉浸式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智化技术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中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搭建智慧教学平台能集中管理教材、课件等思政资源并建立资源库,让教师检索和二次开发更方便,教师上传优质资源则可实现共建共享。不同高校借助互联网也能共享资源,促使优质资源流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
三、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智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数智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基础设施是其物质根基,硬件上高校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打造智能化教室,配备高清投影、智能交互大屏、录播系统等设备以构建沉浸式教学环境。同时,要配备高性能移动终端以满足教学与学习的移动化需求,还要强化校园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带宽与稳定性,从而保障教学数据实时、流畅传输;软件方面要开发或者引入功能完备的智慧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管理、在线教学、学习监控、教学评价等功能以实现多系统无缝对接。还要同步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并定期更新维护以确保资源的时效性与精准性,这样才能为智慧教学提供坚实的技术与资源支撑[3]。
(二)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数智化教学落地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对此,高校需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智化教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教学工具应用、教学设计创新等模块,多元方式有专家授课、案例研讨、实操演练等,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与融合教学能力。要搭建激励机制,将数智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优秀数智化教学案例评选、教学创新奖项,且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政策上予以倾斜,激发教师探索数智化教学的主动性,推动教师从传统教学角色向数智化教学引导者转型。每学期可开展一次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考核,采用“自评 +互评+学生评+ 专家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先进行自我评估,撰写数智化教学工作总结;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评价;学生通过线上问卷对教师的数智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专家团队结合教学观摩、资源审核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其明确改进方向。
(三)创新数智化教学方法与模式
数智化赋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过程中,课前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推送教学视频、预习资料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聚焦预习难点开展互动式教学并运用智能工具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则借助平台完成作业、测试与反馈从而达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精准画像,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适配资源,对学习困难或懈怠的学生给予实时预警并提供学习建议,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主动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盛竹,郝国良,姜金贵.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5.
[2]杨晓芳.数智化时代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运用[A]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上)[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3.
[3]梅饶兰.数智化赋能电力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A]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上)[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3.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数智化;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实践路径
一、数智化和智慧教学概述
(一)数智化的内涵与特征
数智化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信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而产生的。通过将各类信息转化成数字形式用以存储、处理和传输即为数字化;而智能化以数字化为基础,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赋予系统自主学习、分析、决策和优化能力[1]。
数智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数据驱动,海量数据是数智化的基础,数据经采集、分析与挖掘后就有了精准依据可供决策使用;智能协同,各种智能设备和系统能互联互通并在数据共享时协同工作;动态优化,凭借实时数据反馈和智能算法,系统能不断自我调整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需求。
在教育领域,数智化应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生态,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智慧教学
有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叫智慧教学,它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看重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人与技术的互动,注重将教学资源、环境、方法和评价等要素智能化整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的目的。
智慧教学的核心理念中体现了学生的中心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资源。要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利用信息技术实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要强调知识建构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数智化技术深度赋能下,能够全方位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互动性和资源整合能力。由于传统思政课教学“一刀切”的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大数据分析却能收集学生的学习进度、思想动态等数据,精准勾勒出学生画像,帮教师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推送合适的教学资源,让教学针对性更强,且智能教学平台也可实时追踪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难题,提高教学实效性。
传统课堂互动的局限被数智化打破,在线教学平台的弹幕、讨论区等功能使学生能够实时参与课堂互动从而突破时空限制[2]。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把抽象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场景。如重现历史事件、模拟社会热点,让学生可以沉浸式学习,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智化技术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中起着关键作用,高校搭建智慧教学平台能集中管理教材、课件等思政资源并建立资源库,让教师检索和二次开发更方便,教师上传优质资源则可实现共建共享。不同高校借助互联网也能共享资源,促使优质资源流动,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
三、数智化助力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智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数智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智慧教学基础设施是其物质根基,硬件上高校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打造智能化教室,配备高清投影、智能交互大屏、录播系统等设备以构建沉浸式教学环境。同时,要配备高性能移动终端以满足教学与学习的移动化需求,还要强化校园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带宽与稳定性,从而保障教学数据实时、流畅传输;软件方面要开发或者引入功能完备的智慧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管理、在线教学、学习监控、教学评价等功能以实现多系统无缝对接。还要同步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并定期更新维护以确保资源的时效性与精准性,这样才能为智慧教学提供坚实的技术与资源支撑[3]。
(二)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数智化教学落地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对此,高校需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智化教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智能教学工具应用、教学设计创新等模块,多元方式有专家授课、案例研讨、实操演练等,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与融合教学能力。要搭建激励机制,将数智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设立优秀数智化教学案例评选、教学创新奖项,且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政策上予以倾斜,激发教师探索数智化教学的主动性,推动教师从传统教学角色向数智化教学引导者转型。每学期可开展一次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考核,采用“自评 +互评+学生评+ 专家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先进行自我评估,撰写数智化教学工作总结;同事之间互相听课评价;学生通过线上问卷对教师的数智化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专家团队结合教学观摩、资源审核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其明确改进方向。
(三)创新数智化教学方法与模式
数智化赋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过程中,课前教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推送教学视频、预习资料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聚焦预习难点开展互动式教学并运用智能工具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后则借助平台完成作业、测试与反馈从而达成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依靠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学习数据进行精准画像,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适配资源,对学习困难或懈怠的学生给予实时预警并提供学习建议,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主动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盛竹,郝国良,姜金贵.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实践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5.
[2]杨晓芳.数智化时代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运用[A]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上)[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3.
[3]梅饶兰.数智化赋能电力高校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A]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集(上)[C].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3.
作者单位: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