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岳文笑
文章字数:1028
  一、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四史”教育质量
  高校应定期组织关于“四史”的系列讲座和学习课程,同时开展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学竞技,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使其对“四史”教育的重要性、核心目标及重点内容有更深刻地理解。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教授“四史”相关知识视为评价与考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此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规范和提升教师对“四史”的学习,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举办教学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们共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提升与进步。
  二、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推动“四史”教育入脑入心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与“四史”相关的沉浸式课程,让学习者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场景,例如拜访革命纪念场所或体验红军的长途跋涉。通过网络教育平台组织“四史”主题的知识竞赛、网络讲座和互动交流活动,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度。借助微博、微信和抖音等社交平台,推送与“四史”相关的图文信息和短视频,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组织学生前往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和博物馆等,让他们通过现场观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及其背景。开展与“四史”相关的社会实践项目,如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四史”的理解。
   三、建立保障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高校党委需根据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规划,以有效地将“四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统筹,增强分类指导和相关对策的执行力度,以推动专业设置、教材体系的优化,评价与质量保障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高校党委应当充分重视“四史”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计划,确保与其他工作的同步规划、部署及评估。完善以党委为核心的领导机制,通过党委宣传部门的统筹协调及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学单位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工作的局面。
   四、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融入体系
  高校的领导需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清晰界定融合“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系统性的框架,将“四史”有效地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完善党委集中领导、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协调、相关党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教学单位共同协作的管理体系,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