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喻和平 李信儒
文章字数:1721
  202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人工智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抓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人工智能时代相叠加的背景下,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运用人工智能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数字赋能。
  第一,人工智能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适配性突破,助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技术赋能,在科学决策、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与公平正义等维度为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适配性解决方案,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口助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始终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通过解放劳动者异化劳动、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提供空间,为全社会“科技向善”凝聚共识,锚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终极目标。
  第二,人工智能可以极大提高物质生产力,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数字保障。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变量,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革命的载体,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能够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通过经济增长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极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工智能通过技术创新重塑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关系向更高效、更公平的方向调整,借助远程医疗、智能养老等数字技术缩小城乡差距,利用大数据优化社会保障分配,避免“数字鸿沟”加剧阶层分化,使社会发展更加平衡和充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演进。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开辟文化建设新路径,促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生成式人工智能让全民成为文化创造者,促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通过高效率大力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抵制资本操控下的低俗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通过人工智能对文化建设赋能,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进程。
  第四,人工智能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理性的结合,为化解人与自然矛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路径。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精准调控,显著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极大减少资源浪费,发展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劳动,为劳动者腾出更多创造性空间,使人类得以从异化劳动中解放,转向更高层次的生态维护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的绿色支撑和更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第五,人工智能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重要驱动力,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人工智能重构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通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资源消耗,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跃升,形成“人工智能+”的新业态,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从源头减少因争夺资源引发的国际冲突,为和平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够重塑国际关系的合作范式,通过共享智能红利、参与制定全球AI治理规则,倡导“技术普惠”取代“技术霸权”,推动“同球共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赋能的平等机遇,确保技术红利服务于人类共同利益,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和平发展新范式,最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工智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更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抢占发展人工智能的先机,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数智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