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
王淑珍
文章字数:1721
  “楚怡”职教精神是中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教育资源。本文基于“楚怡”职教精神内涵,积极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并为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相应建议,以期为实现中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的双向提升助力,培养思政知识与专业技能兼备的中职人才。
  一、深挖思政元素,突出课程价值引领
  在“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应着力深挖“楚怡”职教精神中的思政元素,并依托课程思政教学发挥其融合育人实效,突出中职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引领。
  “楚怡”职教精神涵盖四大育人因子,其一为忠贞报国的爱国精神,是“楚怡”职教精神的核心,强调学以致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中;其二为躬行实践的求知精神,是“楚怡”职教精神的作风,强调从干中学,能够培养学生实干品格,体现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其三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楚怡”职教精神的动能,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与能力;其四是勇担重任的兴工精神,是“楚怡”职教精神的使命,强调学生在新时代中找到自身价值、稳定精神内核。中职教师可依据“楚怡”职教精神中的育人因子,深挖其中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等时代价值,并以中职独特实践教学体系为指引、以弘扬“楚怡”职教精神为支撑,在校内形成浓厚的“楚怡”职教精神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自身专业及未来职业的认同感,以此突出中职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厚植学生理想信念,进而提升“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效。
   二、拓展课堂育人,促进职教精神转化
  为了提高“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实效,中职学校还应积极“拓课堂、养育人”,让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同向而行,促进“楚怡”职教精神的转化。
  中职院校首先要坚守中职课程思政教学课堂的主阵地,利用好第一课堂。依托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将“楚怡”职教精神转化为思政育人元素,让学生在自身专业学习基础上,了解与深化“楚怡”职教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转化与发展“楚怡”职教精神;其次,打通“楚怡”职教精神教学的第二课堂育人通道。着力探索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并邀请优秀企业家进入课堂,以其成功经验为“楚怡”职教精神教学赋能,深化学生对“楚怡”职教精神的理解与认知,让中职课程思政教学有新的着力点。同时,引导学生参观旧址陈列馆、开展“楚怡”职教精神知识竞赛等育人环节,真正使学生将“楚怡”职教精神入脑、入心。最后,还应丰富第三课堂进行教学。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文化”的育人活动,不断推进“楚怡”职教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使学生在第三课堂中涵养“楚怡”职教精神,促进职教精神内化。
   三、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实效
  产教融合是中职院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方向。对此,在“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可通过探索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共同培养学生“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的实践能力,让“楚怡”职教精神教育在中职课程思政教学中走深走实。
  中职院校可根据现阶段“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以及当前相关企业的发展理念与用人需求,共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所学同企业需求相匹配,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的有效衔接,为提高中职课程思政教学实效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共享与互补的优势,创设“楚怡”职教精神教育基地,着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切实开展产教融合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性积极参与中职院校技能大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凸显“楚怡”职业精神的教育价值,确保产教融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用性,以此将“楚怡”职教精神中的求实精神与创业精神发扬光大,从而有效传承“楚怡”职教精神,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四、结语
  中职院校应大力弘扬“楚怡”职教精神以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本文以提高中职院校“楚怡”职教精神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为目的,着重从深挖思政元素,突出课程价值引领;拓展课堂育人,促进职教精神转化;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实效三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让“楚怡”职教精神成为中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精神底色,为培养中职院校德技兼修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