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高血压伴冠心病症状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探索
刘雪飞
文章字数:912
  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当与高血压并存时,其症状表现与病理机制更具特殊性。本文围绕高血压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从病理机制、症状识别、辅助检查到干预策略展开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症状识别:特征性表现与鉴别要点
  (一)特征性症状的临床识别。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表现,除了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以外,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特异性,较常见的是“体位性胸痛”,多在患者从卧位转为立位时发作,疼痛持续约10-15分钟,伴随头晕、黑矇等症状。
  (二)不同症状的鉴别思路。在识别症状时,需与单纯高血压引起的不适、其他心脏疾病或非心脏疾病导致的症状相鉴别。例如,单纯高血压患者也可能有头晕头痛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出现阵发性的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上腹部不适,多与进食相关,常伴有反酸、胃灼热等不适,服用抑酸药物通常症状可缓解,与心绞痛发作时症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二、辅助检查:分层应用与结果解读
  (一)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多数患者会出现昼夜血压节律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率<10%(非杓型血压),这种血压模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呈现这种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心电图及负荷试验的价值。心电图负荷试验时,部分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在运动中会出现 ST 段压低≥0.1mV,同时可能伴有血压不升或下降的情况,而正常人群在运动时血压通常会升高20-30mmHg。
  三、干预策略:个体化治疗与全程管理
  在血压管理上,无并发症者一般建议将血压降至<130/80mmHg;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可更严格,降至<125/75mmHg;对于高龄患者,收缩压可控制在 140-150mmHg,具体目标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
  药物选择方面,ACEI/ARB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是常用组合。ACEI/ARB通过抑制RAAS系统,减轻血管重塑和心肌纤维化;CCB则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四、结语
  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症状识别与干预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识别特征性症状,合理运用辅助检查手段,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区保健心血管科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