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王莹
文章字数:1599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职业发展亟待以精神引领为核心动力。新时代教师精神应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构建兼具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教育特质的精神价值谱系,为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指引。为此,需要构建以“党建领航、育人铸魂、精神赋能”为核心的系统化精神培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价值引领与持久的精神动力。
  把党对教育的领导融入教育强国战略的全过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筑牢立德树人的思想根基。从教育政治学的视角来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中考量,其核心在于要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地见效。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始终秉承“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政治自觉,通过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引领、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师专业成长深度融合,为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把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作为培养目标的基本遵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必须深刻把握教育的社会主义属性,把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教师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此外,必须牢牢把握“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
  根本原则,要着力构建“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通过系统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现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尤其注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通过将育人目标与育才要求有机统一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把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指引。“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铸魂。具体而言,要做到:坚定育人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专业素养,掌握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弘扬治学精神,保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涵养教育情怀,培育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拓展国际视野,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包含着深邃的教育哲理和实践智慧,要在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全链条中厚植教育家精神,使其成为教师职业认同与价值追求的核心基因。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将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彰显育人智慧,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创新精神,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教育情怀。通过构建“精神引领-专业发展-实践养成”的培养体系,使教育家精神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为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提供精神支撑。
  结语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精神的培育既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价值引领与精神重塑的双轮驱动,教师群体得以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筑牢信仰之基、厚植教育情怀,从而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未来,教师精神的培育仍需在政策支持、文化浸润与社会联动中持续深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探索,最终实现“以精神铸魂,以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