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三个维度解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孕育与成熟
高楠
文章字数:174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根本性质,明确指出这一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特定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筑牢根本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伟大经济成就夯实物质根基。三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构想走向生动实践。
  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剖析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与前行方向。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既传承马克思主义精髓,又立足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实现理论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使得中国能够在经济建设、政治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其次,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资源合理分配。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指引,使中国始终能够坚持稳步推进改革开放,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党的领导贯穿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层面,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了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中国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独立自主的特色。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的正确性。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中国取得的伟大经济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改革初期,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措施,逐步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型。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中国从全球制造业中心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设计,既确保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又为资源配置、财富分配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支柱力量,不仅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通信等战略性行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发展保障中始终担负着关键职能。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得中国逐步摆脱了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了经济向高质量、高效能、可持续的方向转型。国家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投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数字经济等领域的突破,不仅为中国经济增添了新动能,还让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绿色发展战略则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及低碳技术的支持,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总的来说,中国取得的伟大经济成就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经济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在实践探索中开辟的独特发展道路。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路径。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深化现代化建设,提升全球竞争力,为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