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革新与发展
张俊峰
文章字数:1859
   一、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致力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其涵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关键领域。机器学习借助数据训练与算法驱动实现模式识别与预测,深度学习在其基础上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语音识别方面成果斐然。自然语言处理助力人机流畅交互,计算机视觉赋予机器视觉感知能力。这些技术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深刻重塑社会各行业生态,教育领域亦深受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正处于这一变革浪潮之中。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应用困境

  技术落地的资源瓶颈成为高校思政教学智能化转型的首要阻碍。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速度极快,高校若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需持续升级智能教学平台、构建大数据分析中心等硬件设施,同步完善配套软件资源与教师培训体系。但现实中,多数高校因资金与重视程度不足,资源建设滞后,导致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浮于表面,难以实现深度融合与高效赋能。
  (二)教师能力困境
  师资队伍的能力短板严重制约着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重塑了思政教学模式,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讲授方式已难以契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今,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成为趋势,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需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运用智能工具开展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然而,目前大量教师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成为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学的关键掣肘因素。
  (三)学生发展困境
  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带来新的教育难题。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拓宽,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但信息爆炸也使负面内容与错误思潮充斥网络空间,对学生的思维认知与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优质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已成为思政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此外,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日益显著,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样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的革新策略
  (一)技术层面
  高校应加大对思政教学专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通过与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组建由思政教育、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领域专家构成的跨学科团队,针对思政教学的特殊需求开展专项研发。例如,开发学生思想动态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可整合课程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反馈等多环节数据,以可视化报告形式呈现学生思想动态,辅助教师制定精准教学策略。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防护工作,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先进加密技术与严谨权限管理机制,对学生信息进行全方位保护,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测与漏洞修复,杜绝数据泄漏风险。再者,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优化资源管理系统,依教学节奏智能推送适配资源;引入智能评价机制,借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全方位、客观评估学习效果,为教学改进锚定方向。
  (二)教师层面
  教师技术培训亟待加强,高校应规划系列培训课程与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员授课,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础、教学软件实操与数据应用技巧等,激励教师自主探索线上资源与实践平台,提升技术熟练度。教学理念与方法转型迫在眉睫,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借智能平台定制个性化学习规划,推荐适配内容与路径;课堂采用启发、讨论、项目式教学法,激活学生思维,培育自主与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强化学生技术应用指导,传授信息甄别与合理利用技巧,引导学生适度借助智能工具辅助学习,规避过度依赖,着力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层面
  培育学生信息素养首当其冲,高校宜设相关课程,融合信息检索、分析、评价于思政教育,助力学生精准筛选优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明晰思政学习意义,激发内在动力,善用技术提升自我,规避技术滥用。例如组织主题研讨,分享技术辅助学习心得,强化自律与责任意识。同时,鼓励学生投身思政与人工智能融合实践,参与教学软件试用反馈,助力技术优化;开展智能技术赋能的思政项目,如虚拟现实红色文化体验创作,于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锻炼创新实践与协作能力,全方位提升思政学习质量与综合素养。
  总之,人工智能浪潮中高校思政教学革新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需要技术、教师、学生协同奋进。精准施策应对挑战、深度融合创新模式,方能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社会发展筑牢人才之基。持续追踪技术演进、动态优化革新策略,方能契合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代需求,推动高校思政教学行稳致远。
  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研究——基于“供给与需求互动”的思维(2021ljyxm0199)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