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深化美育课程教学改革,系统推进美育浸润行动
刘传行 王一鸣 孙定海
文章字数:1513
  自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巢湖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围绕《通知》要求,深入分析本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际状况,系统推进美育改革创新,通过实施多项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深化课程改革研讨,擘画美育发展蓝图。公共艺术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肩负培养学生审美的使命。现如今,传统艺术课程教学体系对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提升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把艺术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将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与实践路径纳入教学环节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为此,巢湖学院公共艺术中心协调校内相关教学学院与授课教师多次举办研讨会。在研讨中,大家围绕《通知》内容并结合美育教学改革中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革新以及学生参与度提升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增设互动式学习环节、引入案例分析、强化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等举措,保障教学效果持续优化。
  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推进美育与思政协同育人。将美育浸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塑造正确价值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实现知识传授、审美培育与价值引领的多重局面,一直是巢湖学院公共艺术中心谋划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民族歌剧赏析》作为高校美育特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通过挖掘传统音乐文化、文学意蕴及美学原则,深入构思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打破高校思政教育传统做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族歌剧与思政、文化、传统音乐、美学相结合的新局面,开辟歌剧育人与经典传播“一矢双穿”美育浸润新路径。
  依托环巢湖地域文化优势,构建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巢湖民歌作为环巢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艺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备受关注,巢湖学院公共艺术中心依托巢湖民歌积极构建美育课程,邀请巢湖民歌传唱人走进校园演唱经典歌曲并分享它背后的创作故事,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集关于巢湖民歌的历史传说等。通过沉浸式体验,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巢湖民歌,还能感受环巢湖地区的风土人情。从教育效果方面看,近距离体验民间艺术的学生们对美的感知更加灵敏,在学唱、采风及创作实践活动中艺术修养逐步提高;从文化传承层面看,巢湖民歌在校园传播为其传承与弘扬赋予新的活力,还让学生们成为巢湖民歌传承的新一代人,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地方传统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来。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沉浸式美育体验平台。在巢湖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课程改革过程中,打破传统结课方式,积极搭建从课堂延伸至舞台的实践路径,让学生从课堂走上舞台,用自己的所学、所感向大家展示美育浸润成效。为此,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把舞台表演纳入结课方式,这一举措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于在教室里接受艺术熏陶,而是有机会从课堂迈向舞台,把在课堂上的所学、所感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实现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浸润效果,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
  “完善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是教育部《通知》文件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巢湖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坚信在《通知》的指导下,巢湖学院公共艺术中心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组织常态化艺术展演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推动公共艺术教育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1/content_6924205.htm
  [2]聚焦美育浸润,深耕公共艺术https://www.chu.edu.cn/jyxy/2025/0228/c3939a191092/page.htm
  [3]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举办(音乐类)课程汇报演出https://www.chu.edu.cn/jyxy/2024/1220/c3939a189505/page.htm
  [4]美育浸润行动背景下公共艺术课程改革研讨https://www.chu.edu.cn/jyxy/2024/1209/c3939a189053/page.htm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x24jyxm28);巢湖学院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项目(XWZ202401)
  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