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李祎
文章字数:1894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促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把握好乡村振兴在物质基础、政策支持和网络发展等方面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在措施方面除了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建设之外,还要提高农民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大力强化农村宣传阵地建设。以思想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但要大力发展经济,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更要在其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坚定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先导。马克思主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方法指导,乡村振兴战略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设施和条件。
  (一)乡村服务治理 乡村服务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中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带动了广大群众脱贫增收。
  (二)乡村经济治理 乡村经济是乡村治理的物质基础,乡村经济发展质量高低也是反映乡村治理效能优劣的具体体现。[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质量,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三)乡村文化治理 一定意义上,乡村文化振兴是乡风文明的关键、关乎乡村振兴全局,乡村文化越高度自信,乡村文化越繁荣发展,乡风越文明,乡村振兴的保障越充实,乡村越能实现全面振兴。[2]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在农村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奠定了文化基础。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在经济、文化、服务水平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新时期背景下进行“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目标,要把“三农”问题视为重点,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大缩小了城乡差异,使农村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在乡村服务治理、乡村经济治理、乡村文化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五个方面的振兴一起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政策支持。
  (三)网络发展扩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和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面向群众。网络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充分地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升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究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建设、理论水平和传播能力。其次要全面推进农民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还要着力加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
  (一)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理论水平和传播能力。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基层党组织传播内容要吸引群众、打动群众、影响群众,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好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全面推进人民学习能力提升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3]。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地区形成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大力强化农村宣传阵地建设 重视农村传统和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宣传阵地,如:广播、电视、报纸、标语等,对农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把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发挥好,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提高宣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凡熙.深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5):83-89.
  [2]金栋昌,陈怀平.乡村文化振兴的方法论审视[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01):84-95+159.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14-11.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