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更加关注听障群体
刘健康
文章字数:1815
  建设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社会服务、实现无障碍信息交流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体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他们共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建设无障碍环境城市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和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更是成效显著。当前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进入不断完善建设标准、强化执法监管的效能提升阶段,并有条不紊推进。若论薄弱点的话,一个重要的点位在于聋人群体的需求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在无障碍信息提供和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还需要加大供给力度。
  听障人指的是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因素受损的残疾人,包括重听、老年性聋等,据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大约有2800万左右的听障人,占到残疾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国残疾人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同时这个人数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听力障碍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如果再算上老年人的听力受损、听力下降等情况的话,人数会更加庞大。尽管各种统计数据有各种不同的口径标准,但听力障碍群体作为最大残疾人群体的占比还在继续增大。
  之所以说要更加关注听障群体,当然人数众多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作为“隐形”残疾人,容易被忽视。听障人士(没有佩戴人工耳蜗的情况下)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一样,不像肢体残疾、视障人士那样容易被识别和关注。如果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到位的话,他们的城市生活会面临很大的不便,甚至在紧急情况下,由于不能及时获取到信息而出现危险。可以说,对于听障群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之所以更加重要和紧迫,原因就在于此。不同于在求职就业中可能遭遇歧视等情况,无障碍环境是直接与听障群体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也是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法律形式来实施确保落实落地的最重要缘由。
  当前,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突出,特别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智能化产品被引入应用,为广大听障人士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问题表现也很突出。特别是针对听障群体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不同城市之间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程度和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占比最大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有无障碍需求的群体,听障人士应该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被更加重视和关注,为他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需要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一是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设施不仅仅是“能用”,而必须得“好用”。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为了装点门面而配备设施。而是说,建设的设施必须是真正能为听障群体提供方便,他们乐意用的设施。实用性是首要标准。有些场所的某些设施,乍一看是无障碍设施,但实际上是“花架子”和摆设,没有任何实际利用价值。还有些设施,更新换代不及时,利用率不高,因此,如何如期迭代升级,也应该设置具体的建设标准,确保实用易行。二是在无障碍信息交流方面,要加大手语服务的提供力度,包括手语志愿者和手语智能机器等。手语是聋人的语言。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深入,不少城市在政务服务中心、车站、机场等场所都配备了手语志愿者和手语翻译机器,为听障人士提供便利。但整体而言,覆盖面还不广,数量也偏少。比如,配备足量手语服务的医院目前来说也都是少数。因此,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要加大手语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设置力度,同时,加大对智能化手语辅助工具和平台的应用力度。三是在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要把如何满足听障群体的紧急救助需求作为重大关切,纳入议事日程,提出应对帮扶办法。听障人士,尤其是独居、独行的不能发声的听障人士,在自身面临诸如突发疾病和遭遇意外状况时,如何及时联系医疗急救和紧急救援?在外界出现紧急状况,而信息发布渠道中没有手语或字幕提醒时,如何确保让他们能接收到关键信息?诸如此类,涉及他们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危的时刻,如何能确保无障碍社会服务的及时到位,是急迫需要完善提升的重要建设内容。四是在无障碍环境理念宣传教育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广大市民普及无障碍环境的知识,传播无障碍环境文化,提升无障碍环境意识。为广大有无障碍需求的群体提供无障碍便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全民参与共建才能确保建设的效果,因此,持续提升市民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既是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重要保障,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基金项目:本文系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文明城市建设的常态化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4-LLCX-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