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正义意蕴
徐奕
文章字数:1444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具备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共性,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国情,展现出独有的中国特质,这些特质蕴含着深厚且多元的生态正义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所彰显的生态正义,重点聚焦于人与自然达成和谐共处的状态,以及保障全体民众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正义着重突出的要点在于,各类主体均能以平等地位,合法地对自然资源予以占有,并共同肩负起应对环境污染的责任。它聚焦于消除因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衍生出的非正义问题,探索怎样对已受损的生态加以矫正、给予补偿,切实维护代内以及代际的生态权益[1]。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内在地体现了特有的生态正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生态正义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中国式现代化将人与自然看作生命共同体,倡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2]”“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运用系统的观点,以现代系统科学视域审视和把握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正义。在自然系统之中,其内部各个要素彼此间所维系的协调关联,实则内在地涵盖了人与自然融洽共处的要义,这一点恰恰构成了达成生态正义不可或缺的方法论准则。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整体上来进行考虑,生态正义的实现也要考虑自然界的各个要素。中国式现代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作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正义,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式现代化完美诠释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它凭借绿色发展路径,化解了长久以来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互对立的困局。这不仅是对传统上以经济增长为优先考量的现代化模式的超越,更是为生态正义指明了极具导向性的话语方向。中国式现代化在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发展,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正义还体现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这在社会分配层面维护了生态正义。生态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正义的实现,生态正义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资本主义私有制表面倡导个人利益,但是其本质却是剥削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少部分人的利益,少数人占据社会上绝大部分财富,因此其社会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还是包括生态权益在内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让每个人都能从发展中受益,包括享受优美生态环境,这保障了全体人民关于生态权益的公平享有和关于生态责任的公平承担。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正义是保护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维度。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依托社会主义制度,在自然以及社会两个维度都维护并实现了生态正义,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几个方面的生态正义价值遵循,以绿色发展消解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诠释和维护了生态正义,为推动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徐静.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23.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