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大思政课”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
李娅婷1 赵宝鹏2
文章字数:17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七个聚焦”即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而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紧跟时代形势的有力体现,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供方向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承载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声音,彰显着文化自信,传递着中国精神,是宣传思想、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的宝库,是高校思政课的方向所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深厚的文化情怀、深层的文化认同、深远的文化谋虑、强大的文化定力、坚定的文化立场、主动的文化担当、包容的文化气度,驳斥了贬低中华文化的错误论调,驱散了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迷雾,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文化底气,点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心灯”,照亮大学生前行的路,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理论之源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历史观、文化观,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定位。同时明确择取标准,以是否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否有利于立德树人、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利于经世致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基本标准,明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整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宝贵资源,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推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而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深层次地融入思政课教学,重点实现向思政课课程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资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结合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任务和教材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素材等,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思政课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读其与时代发展、国家治理、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等方面的关系,把握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和互动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传播和弘扬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坚持了守正与创新相统一
  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工作、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方向不动摇,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党的手里,要结合新时代发展形势和社会思想变化状况,要敢于善于在思想文化工作中提出新思路、表达新话语、形成新机制、推出新形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特殊性,掌握它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保持的高度认同感和主体意识,在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中巩固党的主体地位,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和创造性发展,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省、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筑牢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实文化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研究(Z2241532)研究成果;重庆商务职系2024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资助研究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路径研究”(24SKSZ113)研究成果;2024年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业学院2024年校级育人专项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2024XJKTYB2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1.重庆商务职业学院;2.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