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某某市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小区管理等公共管理方面的现状、问题、对策
黄博文
文章字数:1815
  一、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小区管理等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管理效率。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多是以物业或政府为主,社区居民的参与性较差,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小区多元共治模式可以使各方面的力量得到有效地整合,从而提高治理的效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递的时间和效率。同时,还能及时地对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使社区的管理更加贴近居民的需要。
  (二)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例如社区通过组织居民举行代表会议,对小区公共设施的维护、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事项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让居民交流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技巧,又能激发他们为社区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从而形成一个由业主自行决断社区事务的良性循环。
  (三)促进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社区成员可以积极地参与社区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并保证其合理地利用。比如社区通过对居民的需要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期待,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规划各项开支,以保证各项开支都能给居民带来实惠。这样做不但提高了社区的透明度,而且也提高了社区对公众事务的信任度。
  二、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小区管理等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结构不完善。老旧小区的管理结构往往不够清晰,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和监管机制。在一些小区中,物业管理公司与居民委员会的职责界限模糊,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任何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引发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推诿。同时,有部分老旧小区因物业公司与住户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居民投诉反馈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社区管理松散性和不规范的状况。
  (二)缺乏配套设施。现代居住小区通常按规范要求配建有文化活动站、体育活动中心、卫生服务站、密闭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点等,在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居住舒适性,配建集中绿化区域、足够的机动车停车位,增加室外体育活动场地、慢行步道等。而老旧社区的缺乏建设改造,没有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和改造上显得欠缺和落后,普遍没有配备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三)社区文化建设薄弱。老旧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居民互动的平台,导致了居民之间的沟通较少,社区凝聚力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小区内部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健身比赛等往往因为缺乏组织和资金支持而无法开展。居民之间的交流通常局限于日常生存需求,缺乏情感上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小区管理等公共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政府与社区的合作。老旧小区多元共治,应加强政府与社区的合作,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与居民自治组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可以定期组织社区政务公开会议,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居民了解政府政策、财政使用情况及社区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针对小区实际问题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居民更好地参与自治,提高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二)健全管理制度。为了提高老旧小区公共管理质量,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包括物业管理、业主权益保护、公共设施使用等内容。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让居民既能享有自己的权利,又能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同时,社区管理部门要定期地对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和修正,并在实践中根据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修改,并将其告知社区居民,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区管理的发展和变化。
  (三)改善小区绿化环境。及时改善小区绿化环境,对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包括对小区居委会,物业,保安部门等,保证休闲区域以及社区服务的完整性,例如小区内垃圾处理,快递站,安全管理各项系统应该建设完备。对于道路交通方面,小区内主要道路,停车位置,人行路出现问题时,应迅速提出解决方案,以及施工计划。此外,要对小区内违法乱建的建筑进行拆除,清理占道的各种杂物,合理利用空地建立各项娱乐设施等,以此来提高社区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
   四、结语
  老旧小区的多元共治与管理,需要政府、物业部门以及第三方施工合作部门积极参与、合作共建。通过改善社区设施、健全管理体系、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等措施,推动老旧社区公共管理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形成合力,提升老旧小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本文研究内容也希望各方管理部门能够提高老旧管理社区建设的警惕性,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理路径,实现共赢局面。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