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与困境研究
向宏雷
文章字数:17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将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位,我国向来高度关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毕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守护亿万群众身心健康的“首要防线”。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一项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有个性的医疗服务。本研究旨在对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执行过程中的效果与困境,进而提出提升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的针对性优化策略。
  一、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分析
  (一)提升医疗可及性

  优先预约就诊是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大便利条件。例如,滁州市的社区引进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程序,通过家庭医生端和签约居民端两个服务终端实现医患互联,家庭医生可随时调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公众也能在网上开展签约续约、诊疗信息查询等操作。居民通过上级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的号源使得自身转诊至上级医院专科变得更加快捷,大大缩短了居民的就诊等待时间。
  (二)助力健康管理
  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为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工作。湖北南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紧密性医共体专家团队,采用“1+3+N”区镇村三级团队模式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检查结果解答、指导用药和个性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在南宁市,家庭医生为行动不便、失智失能、重度残疾等重点人群提供更加详细更加便捷的专业治疗及专业指导,涵盖上门诊疗、药学指导、医疗护理、康复治疗、随访管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以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内容,提高重点人群和家属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和精准康复服务的收获感。
  二、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服务供给不足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已由2022年的3.28人提高至2023年的3.99人。在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晚、全科医生需求量大的我国,尽管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距离 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的“每万名城乡居民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这一目标仍相差颇大。乡村医生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年龄老化加大、电脑网络使用能力跟不上等日益突显的情况也导致后续力量不足。
  (二)居民认知与信任度低
  双方的互相信任是项目成功的前提,作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居民对签约医生服务的不认可。部分居民认为家庭医生与私人医生并无差异,误以为家庭医生可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但在实际操作时,居民若发现家庭医生不能达到这种随叫随到的要求,就会不太愿意签约,对家庭医生还可能产生一定的敌对情绪。有些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理解不清晰,认为签约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的好处,导致签约数量很少。
   三、破解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服务供给

  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全科医师是基层医疗团队的关键核心,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医疗标准与质量,只有加强其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才可以得到巩固。学术交流、定向培训、国家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签约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加强家庭医生对居民的服务能力;通过调动乡村医生、退休临床医生等扩充后备力量,加大服务居民的医生数量;通过建立健全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利用薪酬激励、职称晋升等方式激发签约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签约医生服务居民的意识;增加医疗设备等改善基层服务条件也是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提高居民认知度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居民的认知与支持,提高居民认知度也是促进双方互相信任的一把钥匙,也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环节。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可以向居民详细介绍签约服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居民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居民要提升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需要通过广泛宣传来实现。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的进程中,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展现出了越发广阔且明朗的前景。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居民健康水平等层面,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里,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达成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简介: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