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数商兴农”赋能乡村振兴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涪陵区龙潭镇为例 陈厚霖
文章字数:172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数商兴农”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数商兴农”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全面升级。这一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还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龙潭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其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近年来,龙潭镇在“数商兴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技术创新不到位、政策引领不精准、要素保障不匹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龙潭镇“数商兴农”的深入推进,也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
  龙潭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数商兴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尽管“数商兴农”在龙潭镇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龙潭镇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多重困境。仔细研究分析龙潭镇在实施“数商兴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有助于更好解决问题,使数字商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技术创新不到位,信息技术落后。在龙潭镇,农村电商的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先进,这导致了很多潜在的创新和效率提升机会被错失。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该地区的电商平台依旧依赖过时的技术和系统。这不仅影响了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还限制了市场的拓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例如,网站加载速度慢,支付系统不稳定,不能有效集成新兴的社交媒体营销工具等问题都普遍存在,使得农村电商难以与市场主流电商竞争。
  政策引领不精准,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农村电商的扶持政策未能精准对接当地实际需求。这些政策可能过于泛泛,缺乏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特定的痛点,如物流成本高、电商知识普及不足、市场开拓困难等。同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资源及其分配可能也存在问题,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数商兴农项目通常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包括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等。龙潭镇虽然努力通过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但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大挑战。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了技术升级和扩展的可能性,限制了项目的深入发展。
  要素保障不匹配,人才配套滞后。龙潭镇在这一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地区电商发展受制于人才支持不足,特别是缺乏具备现代电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首先,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发展,留下的多为技术基础薄弱的老年人口。其次,即便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才培训,但因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实践机会等问题,难以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技术人才。最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平台,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乡村地区往往处于不利位置。
  基于龙潭镇“数商兴农”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本文给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加强技术创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建立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
  优化政策环境。制定针对性政策:根据龙潭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数商兴农”模式的发展。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户对“数商兴农”模式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引进专业的农业数字化人才,为“数商兴农”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培训本地人才,加强本地农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龙潭镇“数商兴农”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数商兴农”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