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爱心志愿服务团的公益思政课
文章字数:1783
志愿服务在校园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关爱弱势群体等。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公益实践中上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
一、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聚焦农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充分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常常前往各地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句容市白兔镇柏生草莓种植合作社等地,在水蜜桃、葡萄、草莓、甜瓜等作物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实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为种植户提供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今年,学院志愿者就为百余个村庄的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受益农田面积超过万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二)关爱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爱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他们定期组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水资源保护等活动。同时,他们还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20余场,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上半年,农学园艺学院联合白兔镇古隍村委会开展植树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搬运树苗、挥锄铲土、提苗扶正、培土浇水、踏实泥土,植树劳作井然有序。通过此次活动,农艺学子厚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也为传承绿色希望、传递志愿薪火做出了青春示范。
(三)关注特殊群体,传递温暖爱心
学院志愿者积极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定期前往养老院、博爱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服务。比如爱心志愿服务团志愿者前往幸福里养老院开展腊八节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现场熬制腊八粥并送到老人手上,帮助不方便的老人进食,与老人们拉家常、送祝福。活动间隙,志愿者们还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和现场制作的五谷贴画,让养老院充满暖意。
(四)非遗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
学院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来到校园,为同学们展示传统的非遗技艺,如剪纸、秦淮花灯、陶艺等。同学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这些技艺的制作过程,感受了非遗的魅力。志愿者们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宣传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师生们介绍非遗的种类、特点和价值。同时,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非遗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扩大宣传范围。暑期社会实践中爱心志愿服务团在句容市博爱学校开展“展灯彩艺术,传优秀文化”花灯制作活动,志愿者与博爱学校的学生们共同制作彩灯,感受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二、创新的志愿服务模式
(一)校地合作,拓展服务领域
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校地合作,学院志愿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例如,与当地社区结对合作,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助老爱幼、城市义工等志愿服务,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土壤检测、直播助农、田间实践等志愿服务。
(二)项目化运作,提升服务质量
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通过项目申报、评审、实施、评估等环节,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院还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近年来,培育了博爱青春、新禾助农、阳光助盲、非遗传承、农业科普等一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多平台模式,增加服务广度
“互联网+志愿服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管理服务项目等,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参与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实践活动。每年组建大量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锻炼自身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以社会问题为导向,通过志愿服务挖掘创新创业机会,同时运用创新创业手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针对助农助残、环境保护、科普宣传、非遗传承等社会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的志愿服务活动特色鲜明、创新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
(一)聚焦农业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充分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常常前往各地的农业生产基地,如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句容市白兔镇柏生草莓种植合作社等地,在水蜜桃、葡萄、草莓、甜瓜等作物种植管理的关键时期,实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为种植户提供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今年,学院志愿者就为百余个村庄的农民提供了技术支持,受益农田面积超过万亩。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能,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二)关爱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爱心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他们定期组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水资源保护等活动。同时,他们还走进社区、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20余场,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上半年,农学园艺学院联合白兔镇古隍村委会开展植树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搬运树苗、挥锄铲土、提苗扶正、培土浇水、踏实泥土,植树劳作井然有序。通过此次活动,农艺学子厚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也为传承绿色希望、传递志愿薪火做出了青春示范。
(三)关注特殊群体,传递温暖爱心
学院志愿者积极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定期前往养老院、博爱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服务。比如爱心志愿服务团志愿者前往幸福里养老院开展腊八节志愿活动。志愿者们现场熬制腊八粥并送到老人手上,帮助不方便的老人进食,与老人们拉家常、送祝福。活动间隙,志愿者们还带来精彩的文艺表演和现场制作的五谷贴画,让养老院充满暖意。
(四)非遗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
学院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来到校园,为同学们展示传统的非遗技艺,如剪纸、秦淮花灯、陶艺等。同学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这些技艺的制作过程,感受了非遗的魅力。志愿者们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宣传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师生们介绍非遗的种类、特点和价值。同时,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非遗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扩大宣传范围。暑期社会实践中爱心志愿服务团在句容市博爱学校开展“展灯彩艺术,传优秀文化”花灯制作活动,志愿者与博爱学校的学生们共同制作彩灯,感受非遗技艺,传承传统文化。
二、创新的志愿服务模式
(一)校地合作,拓展服务领域
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校地合作,学院志愿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例如,与当地社区结对合作,开展社区环境整治、助老爱幼、城市义工等志愿服务,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开展土壤检测、直播助农、田间实践等志愿服务。
(二)项目化运作,提升服务质量
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通过项目申报、评审、实施、评估等环节,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院还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近年来,培育了博爱青春、新禾助农、阳光助盲、非遗传承、农业科普等一批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三)多平台模式,增加服务广度
“互联网+志愿服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发布志愿服务信息、招募志愿者、管理服务项目等,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效率和参与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发挥农业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实践活动。每年组建大量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各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锻炼自身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做出贡献。“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以社会问题为导向,通过志愿服务挖掘创新创业机会,同时运用创新创业手段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比如针对助农助残、环境保护、科普宣传、非遗传承等社会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的志愿服务活动特色鲜明、创新不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影响。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