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乡村振兴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张媛媛
文章字数:145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和道德基础,而乡村振兴则为乡风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以期为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1]中国农村复兴运动,既要重塑形,更要铸魂。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中国农村复兴计划的重要一部分,不仅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措施,更是农村复兴的重要动力与保证。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但现实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探索。
  一、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概述
  乡风文明的本质精髓,在于深入推动并强化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其涵盖的内容广泛而深刻,不仅触及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层次领域,还紧密关联着法治观念的普及与深化、风俗习惯的优化与引导,以及社会治安的维护与提升等多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乡风文明建设不仅对建设美丽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还对塑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村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2]。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近年来,首先,村民道德培养稳步推进。各地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评选道德模范等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其次,公共文化建设逐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逐渐增多,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存在的问题。首先,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功能弱化。部分农村地区思想道德建设主体功能弱化,村民道德素质提升缓慢,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其次,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困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一些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逐渐消失。再次,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疏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文化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单一,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思想引领,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村民道德素质。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评选道德模范等活动,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明新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传统技艺展示等方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为村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后,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全面展现村民的主体作用,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2]滕翠华.中国特色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4.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