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蕴
文章字数:190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两个结合”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的充分展现,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
一、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五方面缺一不可,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奠定了理论根基。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保护效果表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促进经济发展,要通过科技手段、补齐短板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循环,将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仍需不断努力。其次,这一思想将法律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面临的自然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生态挑战现状出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利用、修复、责任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实现不敢破坏、不想破坏、不能破坏的心境。
二、为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旗帜引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目标方向。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要实现的生态远景目标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旗帜引领下,在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在生态方面的追求。针对不同时期的建设目标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时调整,致力于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规范,早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谋划,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利益要求的同时,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空间,坚决避免出现用污染环境去换取经济发展进步的现象。理念指导行动,无论是加强党的领导、两山理论、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是制度保障、战略路径、全民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发挥着行动指南作用。同时,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过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民众生活的各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民众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饮用不被污染的水源、吃到有机生态蔬菜,激发全员参与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中。
三、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与践行者,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建设生态共同体。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对中国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同样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与路径选择。
中国为全球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即构建生态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新选择,习近平正确分析国际生态保护现状,伴随经济迅速发展的还有频发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中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主张采取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理论,建立相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将生态发展纳入各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中。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在推动经济建设时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传入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的生态建设的科学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生态特色之路。中国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转变为引领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担相应的生态义务,在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碳达峰排放、国际生态交流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中国担当。全球发展倡议更影响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生态方案选择,中国致力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生态交流合作,为建设一个干净、美丽的新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五方面缺一不可,其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奠定了理论根基。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保护效果表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促进经济发展,要通过科技手段、补齐短板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循环,将绿水青山更好地转变为金山银山。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来仍需不断努力。其次,这一思想将法律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面临的自然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生态挑战现状出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建立了完善的保护、利用、修复、责任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仅仅依靠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来实现不敢破坏、不想破坏、不能破坏的心境。
二、为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供了旗帜引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目标方向。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要实现的生态远景目标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旗帜引领下,在全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在生态方面的追求。针对不同时期的建设目标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时调整,致力于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规范,早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目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谋划,要求在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利益要求的同时,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又不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空间,坚决避免出现用污染环境去换取经济发展进步的现象。理念指导行动,无论是加强党的领导、两山理论、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是制度保障、战略路径、全民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发挥着行动指南作用。同时,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过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民众生活的各方面都具有促进作用,民众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饮用不被污染的水源、吃到有机生态蔬菜,激发全员参与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中。
三、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与践行者,愿意同世界各国一道建设生态共同体。没有国家是一座孤岛,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对中国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同样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与路径选择。
中国为全球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即构建生态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新选择,习近平正确分析国际生态保护现状,伴随经济迅速发展的还有频发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中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主张采取系统治理的生态治理理论,建立相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将生态发展纳入各个国家持续发展战略中。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在推动经济建设时将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传入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中国的生态建设的科学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的生态特色之路。中国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方案。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转变为引领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担相应的生态义务,在气候变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碳达峰排放、国际生态交流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中国担当。全球发展倡议更影响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生态方案选择,中国致力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国际间的生态交流合作,为建设一个干净、美丽的新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