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基于对等翻译理论的英文文学作品翻译研究
王丽莎
文章字数:1871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核心在于“功能对等”,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提出的,强调翻译时不应拘泥于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应在两种语言之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即传递的信息量和意义大致相等。这种对等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还包括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目前,功能对等理论已成为翻译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文学翻译等领域中。其强调的是在满足功能对等原则条件下,翻译应尽可能保持源语言文化的特色内容,这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实际促进作用。
  一、基于对等翻译理论的英文文学作品翻译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受

  无论是英文文学作品还是其他语种文学作品,其最终的作用是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阅读需求。采用对等翻译的英文文学作品,在最大程度文本还原后,能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优秀的英文文学作品精华,感受到作品文化的内核与魅力,最终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和审美水平。同时,借助对等翻译方法,译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和人物。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二)有利于保持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于英文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而言,译者在使用对等翻译理论翻译时,会注重保持原文与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包括语义上的对等、文体风格上的对等。同时,也会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通过语言、修辞、叙事手法等方式展现文学内容,以再现原文艺术效果,使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从而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共享文学之美。
  (三)有利于推动文学作品翻译及分析理解的创新发展
  对等翻译理论的出现,为英文文学作品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翻译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也可以创新翻译方法和文学思维,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这种探索和实践,不仅能提高译者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也能够丰富文学翻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此外,译者在翻译作品时,还会查阅大量研究资料,总结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向,为英文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丰富资料,助力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和规律。
  二、基于对等翻译理论的英文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一)注重语义对等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内容上的对等,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译文必须准确、流畅、好读、耐读,给读者与阅读原文一样的体验。首先,译者需要深入阅读并理解原文,对原文语境、文化背景,以及作者意图有深入理解,准确把握每个段落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含义,并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目标语言中选择最恰当、贴近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保持原文精髓。同时,针对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需要适当增加形容词、动词等内容,要求译者应尽可能选择具有婉转性词汇来代替,以还原原文精髓和核心意义,避免过度解释或曲解原文,从而呈现出一篇有厚度的译本作品。
   (二)注重文体对等
  文学作品包括多种文体形式,如小说、诗歌、散文等,且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文学作品的翻译并非简单的语义翻译,也非单向的翻译过程,从形式化角度来看,其需要注重文体上的对等,以给人整齐有序之感。因此,译者在翻译前应仔细分析原文的文体特征,并在译文中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开展相应的转换和再现。例如,在翻译诗歌时,译者应注意结合诗歌文体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翻译小说时,译者则应注意保持小说文体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刻画。同时,译者也可在保持原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审美需求进行一定创新,使译文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广泛目标语言读者的注意。
  (三)注重风格对等
  不同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如语言风格、叙事方式、修辞手法等。译者在翻译文本前应仔细揣摩原文的风格类属,并采用意译、增译等方式,将文本内涵信息传递出来,提升语言表达的魅力。例如,在翻译“Love youonce,I love you twice,I love youmore than beans and rice”时,若采用直译方式,可译为“我爱你一次,我爱你两次,我爱你更甚豆子和米饭”,译文单调且缺乏美感,而若采用意译方式,则可译为“一见倾心,再见倾情”。二者对比之下,显然后者更具有意境之美。此外,译者翻译时还需注意文本语调、节奏、情感色彩等风格差异化和细节处理技巧。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译者在翻译时应注重结合其对话较多的风格特点,分析对话的语气、语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灵活采用“转换”“减译”等翻译技巧,再现原文对话中的情感表达节奏,从而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风格。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