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内在契合逻辑
田晓锐
文章字数:1773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始终与时代同行,长盛不衰,就因其与马克思主义有内在契合之处。深刻领悟雷锋精神所蕴藏的核心价值与力量,必须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置于马克思主义框架下去感悟。通过廓清雷锋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逻辑,为在广大青年中弘扬雷锋精神、强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筑牢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马克思主义是党的理想信念之魂,回顾历史,奋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党总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于变局之中开创新局,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改天换地的奇迹。雷锋曾言:“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党。”正是在党的带领下,年幼的雷锋才摆脱了旧社会的枷锁,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种子也在其心中悄然发芽。自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以来,雷锋一生都坚守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未偏移过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党为雷锋精神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形成了的雷锋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的典型代表。展望未来,在新征程上,我们党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把握、引领时代,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刻把握雷锋精神,以优秀的党员干部为榜样,引导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蔚然成风,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铭记人民史观,做忠实的勤务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从社会存在出发探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者的地位。雷锋精神的实践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并将帮助他人、服务他人视为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相统一,在实现国家和社会集体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并将坚持人民至上放在之首,这再次凸显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诠释了无产阶级政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原则的实践问题,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的继承和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雷锋精神的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相呼应。在此意义上,弘扬雷锋精神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自发以雷锋精神为指导,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会志愿服务中去,自觉在工作生活中为国家、社会奉献自我,在实现集体价值中创造个人价值。
  三、立足实践论,在实践中坚守理想、服务群众
  实践论贯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过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专注于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回顾这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已经充分展现了其理论价值,其现实意义也日益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代关于“实践论”的新篇章正在不断书写。雷锋精神是在社会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其特殊的历史环境与个人经验使得雷锋同志对党、国家和人民怀揣着深厚的情感,他不断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民族复兴的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融入到他的生活中,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雷锋精神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不断学习,雷锋领悟到理论联系实践的必要性,他以科学的理论作思想武器指导自身实践,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发展科学理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以雷锋精神为指导,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又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勃勃生机,驱使它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立足新时代,雷锋精神被人民群众赋予了更多内涵,是有效回答新时代的新课题、迎接新挑战的强大精神武器。我们要全面把握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以雷锋精神为行动指南,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反思,获得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从而最大程度发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