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文章字数:177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着眼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实现物质文明富裕,也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力、生命力,实现精神文明富足。行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文化已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文化已逐渐成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在国内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急需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塑国际传播格局,亟待通过改革实现思想文化传播工作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这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
二、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以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之源,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标识。
在以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作为首批国家级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全面焕新,在徽文化历史底蕴中巧妙融入了现代化商业体验。放眼全国,“国潮风”迅速崛起,从传统服饰火爆“出圈”到“中国智造”引领下国风品牌快速升级,中华文化的弘扬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说服力和感召力,文化自信自强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辉煌。
三、用信息技术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改革创新活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文化生产、文化载体与文化传播革命。要用跨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思维把握时代风向,借助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手段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拓改革创新空间。近期,安徽省博物院依托馆藏优势打造线下数字体验展,将青铜文化与空间设计、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运用互动体验、沉浸式虚拟场景展示了江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风貌,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中华古代礼乐文明。
信息技术赋能文化改革离不开大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优秀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人才,一是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改革创新,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新业态;二是要遵循文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及冷门绝学的扶持。
要坚持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构建激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创新、生产、传播、评价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安徽省已投入使用691个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改革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sztsjh-2024-13-3);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JS2024ZSPY0029);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启动专项(JZ2024HGQA01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既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实现物质文明富裕,也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力、生命力,实现精神文明富足。行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文化已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文化已逐渐成为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在国内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急需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塑国际传播格局,亟待通过改革实现思想文化传播工作的全面数字化转型。这要求我们继续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
二、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以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革命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之源,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标识。
在以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作为首批国家级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全面焕新,在徽文化历史底蕴中巧妙融入了现代化商业体验。放眼全国,“国潮风”迅速崛起,从传统服饰火爆“出圈”到“中国智造”引领下国风品牌快速升级,中华文化的弘扬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说服力和感召力,文化自信自强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辉煌。
三、用信息技术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改革创新活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文化生产、文化载体与文化传播革命。要用跨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思维把握时代风向,借助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手段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拓改革创新空间。近期,安徽省博物院依托馆藏优势打造线下数字体验展,将青铜文化与空间设计、数字展示技术相融合,运用互动体验、沉浸式虚拟场景展示了江淮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风貌,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中华古代礼乐文明。
信息技术赋能文化改革离不开大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优秀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人才,一是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改革创新,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新业态;二是要遵循文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对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及冷门绝学的扶持。
要坚持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构建激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创新、生产、传播、评价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安徽省已投入使用691个公共文化空间,通过改革优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sztsjh-2024-13-3);中央高校基本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JS2024ZSPY0029);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启动专项(JZ2024HGQA013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