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如何“推”与“管”
文章字数:951
  自ChatGPT搅动一池春水起,各种多模态、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在近日不断涌现,也让“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新产业革命”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对这一热议主题进行探讨。
  “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到各方面的技术,大家一直在讨论人工智能是不是其中的核心,现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人工智能是引领技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认为,ChatGPT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真正实现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在他看来,这类人工智能技术需要考虑四方面风险:首先是技术上的,透明性有限、可解释性比较差,技术不够稳定,还有可能蕴含潜在的偏见;第二是经济上的,包括垄断的风险、对就业、利润分配的影响等;第三是社会风险,比如学术诚信问题;最后是政治风险,潜在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需要考虑其对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
  这便涉及到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薛澜认为,要坚持“两个轮子同步推进”,一个是发展的轮子、一个是规制的轮子。争取在发展中不断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的治理绝对不是约束人工智能的发展,没有治理的人工智能将会野蛮生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表示,社会需要的是能够稳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这是全球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的目的。
  曾毅介绍,经过四到五年的探索,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体系,从数据、算法、平台和应用方面进行发展和治理的均衡。在伦理治理原则方面,在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软性约束;在标准规范方面,开始进行深入的技术融合,但保底线还是法律。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作为赋能性的技术赋能于全球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治理的愿景上我们讲的也是发展。”曾毅也提到,除了健康、教育的领域,关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赋能减贫等,也是全球都应更加关心的议题。
  他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看似智能信息处理的工具,但像日本的人工智能原则当中提到,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准成员或者是成员。
  “我们希望未来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有一天它真的成为社会成员、道德主体,我们希望它不仅能从中国的文化当中去吸取精华成为一个君子,也希望它还要从英国的文化当中去学习成为一名绅士。”曾毅说,未来的人工智能,我们希望他吸取的是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共通的精华。 (左宇坤)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