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产教融合育英才,智造未来谱新篇
——铜陵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精准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
文章字数:1199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智能制造方兴未艾的新时代,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安徽省正全力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在此背景下,铜陵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积极应答,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抓手,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地方新兴产业注入了强劲的“智造”动能。
  立足产业,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铜陵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而设立的新工科专业,自2018年招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专业紧密对接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致力于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团队成员何自国副教授介绍,“在推进系统性改革中,我们将课程思政目标贯穿始终,构建了‘学-做-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课程体系的同时,融入科技报国、自主创新的思政元素;在强化项目驱动式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需,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深耕实践,打造“五位一体”育人生态圈。
  一流的创新人才离不开一流的实践平台。该专业依托安徽省教育厅“工程液压机器人”重点实验室,配备了总价值约1200万元的人机共融协作机器人、液压伺服并联机器人等高性能实验设备。在此基础上,专业构建了“实验课程、实践环节、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五位一体、能力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从基础技能到综合创新能力的阶梯式成长平台。
  实践出真知,竞赛练精兵。近年来,专业学子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国家级、省级重要赛事中屡创佳绩,累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数十项,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为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专业与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宿州智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铜陵德瑞新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多家新兴产业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共建“中鼎班”“金纬机械班”等特色班级,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工程教育共同体。近三年来,专业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埃夫特智能装备、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等省内知名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也稳定在20%左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面向未来,铜陵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将继续紧扣安徽省产业发展脉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多的“铜陵学院智慧”和“机器人专业力量”。 (铜陵学院 何自国)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