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高血压、糖尿病如何一步步伤害肾脏?
文章字数:1970
肾脏在人体内占据重要的位置,扮演着“净化工人”的重要角色,一旦“罢工”便会会危及生命安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0%~40%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损伤,收缩压由120mmHg上升至130mmHg时,出现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更高;我国糖尿病人数超1.4亿,约20%~40%存在合并糖尿病肾病。那么,高血压、糖尿病是如何一步步伤害肾脏的呢?
一、高血压如何损伤你的肾脏?
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其非常狡猾。即使在疾病的早期,全身的微小动脉也会痉挛,但许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小的变化。因此,他们继续胡吃海喝、熬夜、吸烟,导致病情延误,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为什么我的心脏总是疼?为什么我在这里有点头晕?”这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动脉逐渐硬化,导致内膜脂质沉积和血栓形成。高血压会袭击心脏、大脑和肾脏,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当高血压累及肾脏,会有什么表现?
严重高血压患者会表现为血肌酐迅速升高、蛋白尿增多、血尿,甚至发展为尿毒症。但所幸大多数患者均发展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常表现为:(1)夜尿增多:长期高血压的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起夜多,且多尿,但常常被人忽视。(2)出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不消散。(3)头晕、头痛:疾病发生后,会损伤脑部神经,以头晕以及头痛等为症状表现,随着血压慢慢降低,疾病症状表现会慢慢消失。(4)心脏和眼底的轻微病变:如果血压仍然很高,心脏和眼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甚至失明。(5)水肿:高血压肾病中晚期,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还会产生压痕。
(二)对于高血压肾病,人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和预防呢?
1.控制血压
为保护患者肾功能,需注意将血压控制〈130/80mmHg;定时监测血压,一周测1~2次即可,及早对血压进行控制,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降压药物规律服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宜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马上停服。
2.改变饮食习惯
保持低蛋白和低钠饮食,每日蛋白量摄入0.8~1.0g/kg/d。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合实际,适当进行中低等运动,防止肥胖的发生。
二、糖尿病如何损伤你的肾脏?
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大小血管的病变,增加患糖尿病肾病风险。我们的肾脏由多个肾小球组成,血液从肾脏过滤出来,形成尿液。而在上述过程中产生的血管团,受血糖侵害的风险较高,引发病变。长时间血糖不稳定,对肾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引发糖尿病肾病。
(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1)遗传易感性: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关系密切,若患者同胞手足或父母有糖尿病肾病,则其本身的患病概率显著增加。(2)年龄和病程: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和病程的逐渐延长,白蛋白尿的风险显著提升;(3)血压:体循环血压较高与疾病之间关系密切;(4)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高滤过率是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之一;(5)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增加;(6)肥胖:体质指数(BMI)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肾脏病?
1.严格地控制血糖
疾病发生后需对血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尽早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控制,肾功能异常者不超过8%、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有积极意义。
2.定期做这3个检查,争取早发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需坚持定期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糖尿病诊断5年后筛查,每年至少1次。常用筛查指标包括:(1)尿常规:若检查结果显示出现蛋白尿,提示存在糖尿病肾病的风险。(2)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该指标的准确评估对疾病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后诊断尿白蛋白增加: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且3-6个月内重复检查结果显示3次中有2次增加。(3)肾功能(血肌酐)指标: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评估指标之一,主要是用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筛查,若显示肾小球滤过率、蛋白尿下降,需及时进行降血糖、降血压治疗,以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
3.控制血压
血压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对于血压指标,临床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4.调脂治疗
若检查发现存在血脂指标异常状况,需及时进行调脂治疗,首要治疗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指导,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坚持规律运动,注意限制盐摄入,有效控制体重,进而帮助患者维持肾功能,有效控制疾病,延缓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会损伤肾脏,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作者单位:蚌埠市中医医院肾内科
一、高血压如何损伤你的肾脏?
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其非常狡猾。即使在疾病的早期,全身的微小动脉也会痉挛,但许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小的变化。因此,他们继续胡吃海喝、熬夜、吸烟,导致病情延误,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随着病情的进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为什么我的心脏总是疼?为什么我在这里有点头晕?”这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动脉逐渐硬化,导致内膜脂质沉积和血栓形成。高血压会袭击心脏、大脑和肾脏,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一)当高血压累及肾脏,会有什么表现?
严重高血压患者会表现为血肌酐迅速升高、蛋白尿增多、血尿,甚至发展为尿毒症。但所幸大多数患者均发展为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常表现为:(1)夜尿增多:长期高血压的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起夜多,且多尿,但常常被人忽视。(2)出现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不消散。(3)头晕、头痛:疾病发生后,会损伤脑部神经,以头晕以及头痛等为症状表现,随着血压慢慢降低,疾病症状表现会慢慢消失。(4)心脏和眼底的轻微病变:如果血压仍然很高,心脏和眼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甚至失明。(5)水肿:高血压肾病中晚期,会出现下肢水肿,按压还会产生压痕。
(二)对于高血压肾病,人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和预防呢?
1.控制血压
为保护患者肾功能,需注意将血压控制〈130/80mmHg;定时监测血压,一周测1~2次即可,及早对血压进行控制,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降压药物规律服用,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宜自行调整降压药剂量、马上停服。
2.改变饮食习惯
保持低蛋白和低钠饮食,每日蛋白量摄入0.8~1.0g/kg/d。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合实际,适当进行中低等运动,防止肥胖的发生。
二、糖尿病如何损伤你的肾脏?
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恶化,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大小血管的病变,增加患糖尿病肾病风险。我们的肾脏由多个肾小球组成,血液从肾脏过滤出来,形成尿液。而在上述过程中产生的血管团,受血糖侵害的风险较高,引发病变。长时间血糖不稳定,对肾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引发糖尿病肾病。
(一)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1)遗传易感性: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关系密切,若患者同胞手足或父母有糖尿病肾病,则其本身的患病概率显著增加。(2)年龄和病程: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和病程的逐渐延长,白蛋白尿的风险显著提升;(3)血压:体循环血压较高与疾病之间关系密切;(4)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高滤过率是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之一;(5)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增加;(6)肥胖:体质指数(BMI)高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高风险因素。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肾脏病?
1.严格地控制血糖
疾病发生后需对血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实际,尽早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控制,肾功能异常者不超过8%、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有积极意义。
2.定期做这3个检查,争取早发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需坚持定期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糖尿病诊断5年后筛查,每年至少1次。常用筛查指标包括:(1)尿常规:若检查结果显示出现蛋白尿,提示存在糖尿病肾病的风险。(2)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该指标的准确评估对疾病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后诊断尿白蛋白增加: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mg/g,且3-6个月内重复检查结果显示3次中有2次增加。(3)肾功能(血肌酐)指标: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肾病评估指标之一,主要是用于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筛查,若显示肾小球滤过率、蛋白尿下降,需及时进行降血糖、降血压治疗,以实现疾病的有效控制。
3.控制血压
血压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对于血压指标,临床首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4.调脂治疗
若检查发现存在血脂指标异常状况,需及时进行调脂治疗,首要治疗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指导,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坚持规律运动,注意限制盐摄入,有效控制体重,进而帮助患者维持肾功能,有效控制疾病,延缓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高血压、糖尿病会损伤肾脏,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作者单位:蚌埠市中医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