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挖掘龟兹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新疆阿克苏教育学院 刘一丞
文章字数:2004
  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同质化风险对文化多样性保护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带来挑战。龟兹文化作为丝绸之路上多文明交融的“活化石”,其“多元一体”的基因和丰富的精神内核,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龟兹文化的时代价值,对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龟兹文化的多元交融特质
  龟兹文化有着多元丰富的形态,是一座蕴藏着无尽宝藏的文化富矿。作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和唐代安西四镇的核心,龟兹(今新疆库车及周边地区)地处交通要冲,成为多种文明交汇的舞台。
  龟兹的乐舞体系极具创造性。作为唐代“十部乐”之一的龟兹乐,以五弦琵琶、筚篥、羯鼓为特色乐器,其“五旦七调”音律体系经乐师苏祗婆与中原“十二律”结合,形成“燕乐二十八调”,直接推动了《霓裳羽衣曲》等经典作品的创作。而胡旋舞“左旋右转不知疲”的灵动与胡腾舞“扬眉动目踏花毡”的激昂,更是兼具西域游牧文化的刚劲与农耕文化的柔美。在语言文字方面,龟兹地区通行吐火罗语、汉语、粟特语等多语言体系,出土的《杨三娘租佃契》《刘平国治关亭诵》等文献,实证了这一“多语共生”的文化生态。物质技艺上,作为丝路商贸重镇,龟兹是丝绸、玉器、香料、马匹的贸易枢纽,出土的汉代“五铢钱”、波斯萨珊银币、唐代“开元通宝”共存,印证了经济网络的多元性。社会文化上,龟兹的婚丧节庆融合汉、粟特、突厥传统,城市规划采用内城中原中轴线对称与外城中亚圆形堡垒形制,宗教层面则呈现佛教与道教、祆教、景教等多教共生的格局,充分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
  二、龟兹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千年的文化交融中,龟兹文化凝练出开放包容、守正出新、坚韧传承、和谐共生与维护统一的精神内核,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开放包容的文明气度,在克孜尔石窟“一窟融多脉”的奇观和高僧鸠摩罗什率跨文化团队译经的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彰显了中华文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共生生态与兼容并蓄的胸怀,又与当代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相呼应,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融合。守正出新的创造精神是龟兹文化活力的源泉。龟兹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绝非简单复制,而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创造性转化:犍陀罗浮雕技法经改造形成本土壁画“凹凸法”,波斯乐器改良为兼具中西音色的五弦琵琶。这种“借鉴—改造—融合”的创新逻辑,为当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激励我们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坚韧传承的守护意识保证了文化的延续性。尽管历经历史变迁,龟兹文化仍以“层累式传承”延续至今:库车大寺穹顶借鉴石窟藻井结构,“坎土曼”的形制与汉代“铁锸”基本一致,佛教壁画构图被后世伊斯兰纹饰借鉴等。这种传承精神印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强化了当代传承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守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龟兹的农业灌溉系统、城市选址体现“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生态理念,“坎儿井”水利系统与壁画中森林、河流元素折射“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碳中和”理念相呼应。维护统一的历史实践则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提供了历史依据。龟兹作为中央政权治理西域的军政要地,通过屯田戍边、安西四镇设置等强化中央管辖,龟兹王绛宾仿汉制、出兵助唐平叛等事迹,印证了“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政治智慧,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统一的认同。
   三、挖掘龟兹文化时代价值的实践路径
  挖掘龟兹文化的时代价值,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其一,从静态遗存到活态传承: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龟兹”云平台,对石窟等进行毫米级建模,实现洞窟漫游、壁画细节解析等功能;在各地设立“龟兹乐舞传习所”,开展相关工坊体验,培养青少年传承人;将龟兹文化元素融入教育体系,让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其二,从地域符号到民族共享:通过创意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打造“丝路文化体验带”,整合多种业态形成沉浸式文化感知链条;加强跨区域联动,举办巡回展、推动“龟兹乐舞进高校”,扩大龟兹文化的影响力;利用多媒介进行叙事创新,拍摄纪录片、开发动画、制作音乐专辑等,让龟兹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符号。其三,从历史记忆到时代话语:举办“丝绸之路文明对话论坛”,将龟兹文化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代话语;在多民族社区推广“龟兹文化睦邻节”,借鉴其生态智慧推广“传统+科技”农业模式;将龟兹文化纳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规划,让其为国家战略服务。
  龟兹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其时代价值,推动其现代性转化,能够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文化支撑。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系2025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从地域文化到文化认同:龟兹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探索》(课题编号:jyjx-202515001)阶段性成果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