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时代下智慧养老的现状分析
李晓洁
文章字数:1909
  一、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根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22%,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三成。传统养老模式在应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时,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强大的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智能决策能力,为解决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智慧养老作为一种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养老模式,正逐渐成为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养老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进程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据《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6%。据预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顶峰,届时将超过4亿,预示着每三名国民中或将有一名是老年人。
  三、养老现状:传统乏力与智能探索
  过去以“养儿防老”为主、公办机构为辅的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老龄化加速、家庭小型化、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社会现状。在服务资源上,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且全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超500万,严重制约服务质量与规模;服务质量方面,不少机构设施陈旧、项目单一,仅能提供基础生活照料,且因监管评估缺失存在服务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心理咨询等的需求日益提升,传统服务模式已难以适配。
  为破解这些养老难题,我国科研团队正积极研发面向老年群体的人工智能辅助服务技术,并已取得突破。其中,健康监测与预警是重要基础,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能实时收集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睡眠状况、运动轨迹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经AI算法快速分析后,能及时对异常情况发出预警,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生活辅助则聚焦日常需求,智能护理床可根据老人身体状态自动调整体位,辅助其顺利起身、翻身,行动障碍老人能借助助行机器人获得安全行走支持,智能家居系统还能远程控制家电运行、调节居住环境参数,切实提升老年生活的舒适便捷度;陪伴与社交互动模块则着力缓解孤独感,陪伴机器人可精准识别老人情绪,通过对话交流、趣味游戏等方式提供陪伴,虚拟数字人更能模拟亲人的形象与声音,与老人开展互动交流,有效填补情感空缺。
  四、智慧养老面临的多重问题
  当前智慧养老虽有发展,但仍面临多重问题。首先是技术成熟度不足,部分AI养老技术尚在完善,如健康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分析易出误差、预警不准,陪伴机器人语言理解与情感交互能力有限,难贴合老人情感需求等。同时,数据安全隐患突出。智慧养老系统收集大量老人个人及健康数据,而相关法规与技术保障不足,存在数据泄露、滥用风险,一旦发生将严重损害老人权益。此外,技术落地还受限于老人数字素养。多数老人对新兴技术接受能力弱、缺乏智能设备使用技能,“数字鸿沟”让他们难享便利,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此外,社会大众对智慧养老新技术的接受度相对较低,相关技术推广力度较弱,公众对此认知有限,部分老人及家属认为智能设备无法替代人类关怀,对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存疑。
   五、应对智慧养老问题的核心举措
  针对智慧养老现存问题,可多维度协同解决。首先聚焦技术短板,政府与企业可共增研发资金,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产业界产学研合作,优化AI算法以提升健康监测设备数据处理与预警准确性,强化陪伴机器人语言处理和情感识别能力,提高技术成熟度。
  数据安全层面,需完善法规与技术标准,明确数据各环节安全责任,企业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筑牢防线,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
  面对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政府、社区与养老机构联动开展数字素养培训,通过讲座、一对一辅导等贴近需求的形式,从基础操作教起,兼顾实用性与趣味性,调动老人学习积极性。
  提升社会认知度也很关键,可借多媒体渠道普及智慧养老理念与案例,组织线下体验活动消除老人及家属疑虑,营造良好氛围。
  六、结语
  智慧养老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养老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不足,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然而,目前智慧养老在技术、社会和产业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技术优化与创新、社会普及与教育、产业规范与发展等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福祉,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粮油与管理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