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论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路径
文章字数:1741
摘要:党建工作为保证国有企业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业务发展则是党建工作的实践载体,党建工作的成效要通过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业务成果来体现。只有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业务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融合“度”的把握困难。部分国企领导在推进党建与业务相结合时把握不好“度”,抓得过于“激进”,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僵化,丧失活力;抓得太“保守”,又担忧企业发展失去正确方向和有效控制力。实现两者的精准拿捏和动态平衡并非易事。
(二)融合“质”的提升艰难。当前党建和业务融合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有的企业把党建工作的要求视为“硬性动作”,强行推进,缺乏与业务有机结合;有的只是简单地将党建与业务进行“拼凑式”整合,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还有的只是体现在汇报材料上的融会贯通,但实际工作却没有落到实处[1]。
(三)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其一,“大融小不融”。国有企业普遍在整体层面实现了党建和业务融合,但在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中,融合还没有完全落实落细。其二,“形融神不融”。部分企业实现了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整合,但相应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及时跟进,只完成了机械上的“物理整合”,没有很好地产生“化学反应”。其三,“党融业不融”。基层党务干部积极推动融合,但部分行政干部和业务人员认为党建和业务是相互独立的体系,融合是对行政和业务工作的监督和约束。其四,“上融下不融”。中央已出台多项制度规定,国企公司高层也实现了高质量的整合,但在内部生产经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层面,整合力度仍有欠缺。要么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造成融合工作难以落地;要么陷入“内卷”应付考核加分。
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思想融合。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发展共识。(1)健全学习制度。企业党委要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党委委员领学、督导机制,明确各层次的学习重点。各基层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抓好党员的日常学习,引导党员学深悟透。(2)推动成果转化。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等企业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党委班子带头,深入各自分管的领域和联系点,开展针对性调研,推动发展难题解决。同时,要加大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力度,以“四个有没有”为标准,强化对标,将学习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目标融合。嵌入业务环节,引领保障发展。(1)决策环节融入。以“三重一大”的方式,将企业经营决策纳入党委讨论议题,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前置研究,对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方面把好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2)生产过程嵌入。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将党委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纳入项目工作中,明确党组织、党员在各业务环节的职责,明晰定位,使党建贯穿于业务生产全过程。
(三)行动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文化建设。(1)双向培养干部。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培养机制,落实党建和业务的“双肩挑”,力争将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内行人、党员与业务融合的引路人[2]。(2)结合培训内容。将岗位练兵、导师带徒、应急演练等融入党员教育培训,分类分层抓好党务干部能力培养,实施“双培养一输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生产经营骨干、青年员工,激发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
(四)责任融合。完善考评问责,确保责任落实。(1)统筹谋划“明责”。建立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目标,制定党建+业务工作“全景图”,明确工作总目标、总要求、重点内容和责任分工,规划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企业重点任务清单及责任清单,形成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一盘棋”“一张表”。(2)一体推进“履责”。搭建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党员技术攻关平台、党政资源共享平台等,突出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激励员工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攻关“卡脖子”技术等重大任务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杜群乐.党建业务深融合 提质增效促发展[J].共产党员(河北),2025(14):20.
[2]李庆秋.“党建攻坚行动”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J].企业文明,2025(07):37-38.
作者单位: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业务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融合“度”的把握困难。部分国企领导在推进党建与业务相结合时把握不好“度”,抓得过于“激进”,可能造成企业经营僵化,丧失活力;抓得太“保守”,又担忧企业发展失去正确方向和有效控制力。实现两者的精准拿捏和动态平衡并非易事。
(二)融合“质”的提升艰难。当前党建和业务融合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有的企业把党建工作的要求视为“硬性动作”,强行推进,缺乏与业务有机结合;有的只是简单地将党建与业务进行“拼凑式”整合,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还有的只是体现在汇报材料上的融会贯通,但实际工作却没有落到实处[1]。
(三)实践中的“瓶颈”问题。其一,“大融小不融”。国有企业普遍在整体层面实现了党建和业务融合,但在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中,融合还没有完全落实落细。其二,“形融神不融”。部分企业实现了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整合,但相应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及时跟进,只完成了机械上的“物理整合”,没有很好地产生“化学反应”。其三,“党融业不融”。基层党务干部积极推动融合,但部分行政干部和业务人员认为党建和业务是相互独立的体系,融合是对行政和业务工作的监督和约束。其四,“上融下不融”。中央已出台多项制度规定,国企公司高层也实现了高质量的整合,但在内部生产经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层面,整合力度仍有欠缺。要么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造成融合工作难以落地;要么陷入“内卷”应付考核加分。
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思想融合。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发展共识。(1)健全学习制度。企业党委要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形式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党委委员领学、督导机制,明确各层次的学习重点。各基层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抓好党员的日常学习,引导党员学深悟透。(2)推动成果转化。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强企等企业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党委班子带头,深入各自分管的领域和联系点,开展针对性调研,推动发展难题解决。同时,要加大学习研究成果转化力度,以“四个有没有”为标准,强化对标,将学习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目标融合。嵌入业务环节,引领保障发展。(1)决策环节融入。以“三重一大”的方式,将企业经营决策纳入党委讨论议题,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前置研究,对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策略等方面把好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2)生产过程嵌入。在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将党委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纳入项目工作中,明确党组织、党员在各业务环节的职责,明晰定位,使党建贯穿于业务生产全过程。
(三)行动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文化建设。(1)双向培养干部。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双向培养机制,落实党建和业务的“双肩挑”,力争将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业务上的内行人、党员与业务融合的引路人[2]。(2)结合培训内容。将岗位练兵、导师带徒、应急演练等融入党员教育培训,分类分层抓好党务干部能力培养,实施“双培养一输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生产经营骨干、青年员工,激发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的自觉性。
(四)责任融合。完善考评问责,确保责任落实。(1)统筹谋划“明责”。建立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目标,制定党建+业务工作“全景图”,明确工作总目标、总要求、重点内容和责任分工,规划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企业重点任务清单及责任清单,形成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一盘棋”“一张表”。(2)一体推进“履责”。搭建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党员技术攻关平台、党政资源共享平台等,突出党建引领、创新驱动,激励员工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攻关“卡脖子”技术等重大任务中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杜群乐.党建业务深融合 提质增效促发展[J].共产党员(河北),2025(14):20.
[2]李庆秋.“党建攻坚行动”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J].企业文明,2025(07):37-38.
作者单位: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