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安徽大学团队研发新型传感器 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早诊
文章字数:366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师亚萍)近日,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中、晋晓峰团队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疾病标志物检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且逐渐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β42/Aβ40比值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策略,将适配体特异性识别与CRISPR/Cas12a介导的信号放大相结合,同时检测Aβ40和Aβ42,检测限分别低至1.1和0.8pg/mL。相对于传统依赖于脑脊液Aβ 蛋白检测,该方法采用的血液样本提供了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替代方案,凸显了其作为高灵敏AD早期诊断工具的潜力。
据了解,王永中教授和晋晓峰副教授团队近年来聚焦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多个学术期刊上。同时,团队还积极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并获得合肥市种子基金支持。此次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带来新的突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且逐渐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β42/Aβ40比值在该病的早期诊断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策略,将适配体特异性识别与CRISPR/Cas12a介导的信号放大相结合,同时检测Aβ40和Aβ42,检测限分别低至1.1和0.8pg/mL。相对于传统依赖于脑脊液Aβ 蛋白检测,该方法采用的血液样本提供了一种侵入性较小的替代方案,凸显了其作为高灵敏AD早期诊断工具的潜力。
据了解,王永中教授和晋晓峰副教授团队近年来聚焦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应用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多个学术期刊上。同时,团队还积极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并获得合肥市种子基金支持。此次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发,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