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技嘉年华 让科普“活”起来
文章字数:2355

  机器人乐队奏响未来旋律,量子密信守护通信安全,沉浸式太空之旅探索宇宙奥秘——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的真实画面。在这里,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实验室产物,而是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的生动体验。
  9月7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在安徽省科技馆正式启动。这场为期20天的“科普盛宴”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7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让市民能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硬核科技
  “皖美智汇”闪耀科创之光

  “皖美智汇新质引擎”展区集中呈现了安徽科技创新方面的顶尖成果。聚变能源、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交相辉映,全面展示安徽科技强省的宏伟蓝图。
  在聚变能源展台,“人造小太阳”EAST装置的全尺寸模型巍然矗立。这个模型,完整复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复杂结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在现场为观众细致讲解。
  “该装置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超导磁体约束高温等离子体,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蔡其敏向观众解释道,“它的温度可达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以上,相当于1亿摄氏度。”
  一位来自合肥一中的学生好奇地发问:“这个装置能解决能源问题吗?”蔡其敏微笑回答:“这正是我们的研究目标。可控核聚变需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能直接承受如此高温。后来科学家发现可通过强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特定空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看到了可控核聚变实现的曙光。”
  为帮助观众直观理解这一复杂原理,展区设置了多个交互体验设备。观众可通过触摸屏实时观察等离子体运动轨迹,亲手调整磁场参数,体验科学家如何驾驭这团“恒星之火”。沉浸式的展示让抽象科学原理变得生动可感。
  “原来科学可以这么有趣!”合肥46中初二学生王同学在体验后兴奋地说,“以前觉得物理很难,但通过互动,我好像明白了核聚变的原理。将来我也想做科学家,研究新能源!”
  量子安全通信体验区同样引人注目。观众可亲自操作量子加密对讲机,感受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一旦两台设备建立量子加密连接,任何窃听行为都会立即暴露,因为测量行为本身会改变量子状态。”中电信量子集团的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解释。
  市民张先生刚与朋友完成加密视频通话:“没想到普通人也能用上这么高级的安全通信,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工!操作简单却极其安全,以后商务通话都可以用它。”
  科教融合
  青少年成创新生力军
  “科教星火智创未来”展区宛如充满活力的创新工场。阿尔法蛋围棋机器人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小棋手们轮番与机器人对弈,虽屡战屡败,却愈战愈勇。“它的下棋思路和人类完全不同。”刚输棋的五年级学生小磊说,“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新招。虽然现在赢不了,但总有一天我会战胜它!”
  合肥四十五中展位前,一群学生正展示他们发明的智能马桶。“这款马桶实现四大功能:防喷溅、防久坐、可称重和一键清空。”学生发明家自信介绍,“当人坐上去,压力传感器启动清风装置,将臭气从独立管道排出;水位传感器检测到男士小便时,喷淋装置会出水雾拦截飞溅。”
  这一创意的来源令人动容。“我们注意到公厕马桶存在卫生隐患,而且很多人如厕时长时间看手机,不利健康。”项目组成员解释,“人一生在卫生间耗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发明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
  合肥神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生物科技主题精品研学课程,聚焦生物自发光与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操作实验设备,“唤醒”来自深海的“发光精灵”,感受生物科技的神奇。
  “一直以为生物实验很高深,没想到我也能做出发光细菌!”刚完成实验的初中生王同学兴奋地说,“这个过程让我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我也想学生物专业!”
  展区还公布了省科协科普研学地图及第二批科普研学线路,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科技的机会。“这些研学路线设计得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正在查看地图的家长张先生表示,“周末带孩子去这些地方,比去游乐场更有意义。”
  冰球机器人展台也吸引大量观众。该展项由合肥凌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依托机器视觉、传感器与自动控制技术,展示机器人实时感知与快速响应的智能水平。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冰球轨迹,经图像算法预测路径,由高精度机器人控制球杆完成拦截与反击。
  “后台数据处理极快,我们操作越快,它反应也越快。”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展示机器视觉、运动预测、自动控制等人工智能核心原理,通过人机对抗展现现代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中的综合能力。”
  正在排队体验的大学生刘同学说:“这种互动比上课有趣多了。我是学计算机的,通过实际操作,对机器视觉和自动控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这种科普形式对专业学习也很有帮助。”
  多元展示
  科普活动持续至月底

  据悉,本次科普月活动将持续至9月26日。除线下展览,活动还将通过“云端科普悦”线上平台推出云上看展、科普竞答等。“我们专门开发了线上平台,方便无法到场的公众参与。”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希望打破科学与公众之间的壁垒,让高深的科研变得触手可及。”
  这场融科技、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嘉年华,不仅展现了安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更彰显了科普工作的创新与活力。从“人造小太阳”到量子通信,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这些高深的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走进寻常百姓家。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并不遥远。”带全家参观的王先生说,“特别是看到那么多青少年创新作品,让我对下一代充满信心。这种科普活动应该多办。”
  这个九月,走进安徽科技馆,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未来已来”的惊喜,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力量。在这场科普盛宴中,每一个好奇的眼神都可能点燃创新火花,每一个互动瞬间都在播撒科学的种子。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