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农业“黑科技”谱写绿色兴皖新篇章
文章字数:1503
    参观者品尝省农科院培育的优质水果。


  秋日的合肥,天高云淡。9月7日,安徽省科技馆内人头攒动,2025年全国科普月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在这里举行。在众多展区中,“惠农兴皖绿色共生”展区格外引人注目,省农科院、肥西食用菌科技小院等“组团”奉上的农业科技盛宴,让观众直呼“开眼界”的同时也大饱口福。
   科技惠民 创新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走进展区,一阵瓜果的清香扑面而来,精美的果盘盛满了省农科院园艺所培育的新鲜水果,吸引着过往游客前来品尝。“这个梨子真好吃啊,入口清甜,鲜脆多汁!”梨子、葡萄、西瓜……人们一边吃着美味的特色水果,一边赞不绝口,“这是我们自主选育的优质品种‘酥梨1号’,无论是口感还是甜度都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认可。”省农科院科普展的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介绍他们的特色研究成果。除了即食的果蔬以外,一旁笼子里可爱的皖南黄兔更是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注意,“皖南黄兔不仅‘颜值高’,而且‘味道好’。”来自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兔肉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我们经过十余年培育的皖南黄兔成功突破了国外肉兔种垄断,其生产性能优良,肉质细嫩,是现代健康、安全、优质肉食蛋白来源之一。”
  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来自肥西食用菌科技小院成果展台前的稀世珍宝——灵芝王。“我们的特大灵芝王是选用千年灵芝的原种,辅以科学配方,在美丽的黄山中仿天然种植而成,非常珍贵。”该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道。足有半人高的灵芝王,凭借着硕大的体型得到了许多游客的赞叹,也显示出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可能。
  “惠农兴皖,绿色共生”不仅是展区的主题,更是安徽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理念。安徽鸿叶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一系列绿色技术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我们企业研发的‘以竹代塑’系列产品。涵盖竹吸管、竹雪糕棒、竹筷、竹签、拼接筷、竹刀叉勺、炭基材料7大类日用快消品,竹子作为一种古老的材料,在现代也有着无限可能。”该企业工作人员指着面前琳琅满目的竹制品介绍道。
  功能性农产品、营养强化作物、特色畜禽品种……一系列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创新成果正让人们的餐桌更加丰富多样、健康安全。
  数字农业 智慧种地成为现实
  在一桌桌美味盛宴中,科技感十足的农业装置也格外吸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装备与工程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与合肥瑞佰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农业黑科技”——设施茄果类蔬菜小型智能移栽机,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我们的移栽机采用仿人工栽苗动作设计,融合多目标优化算法与自适应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突破性提高移栽效率、移栽效果等多项指标。首创仿人工、三工位一体化技术,无需人工投苗,纯电增程动力驱动,一键启停,配备自动纠偏直线行走系统,可实现移栽机轻简、智能化作业,促进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省农科院的研究员指着面前这台小巧的设备向观众解释道。
  不远处,一群小朋友正在体验展区内的DNA虚拟试验室项目,“别急、别急,等我把这株苗移植完就给你玩!”孩子们戴着VR眼镜化身小小科学家,进入虚拟实验室,通过人机交互亲自体验基因操作,见证幼苗发芽、培养、成熟和移植的全过程,只见他们不时在空中轻点,不时低头、仰头,嘴角不住地上扬,发出阵阵惊叹,在趣味互动中播下农业科技的种子。
  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安徽正朝着现代农业强省的目标稳步迈进,一幅“绿色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淮大地上徐徐展开。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安徽农业的这场科技革命正在重新定义“种地”的概念。正如一位游客所言:“今天的参观让我看到,种地不仅是一种生计,更是一种科技,一种艺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