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服务万亿级赛道:低空类微专业建设的政策赋能与学科适配路径
——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长沙理工大学航空工程学院 徐鹏 贺跃光
文章字数:2714
  引言
  2025年,教育部启动“双千”计划,面向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建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门职业课程。该计划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快速填补人才技能缺口。微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跨学科性”与“实践性”深度结合,重塑高等教育敏捷响应能力。
  一、国家政策支持低空类微专业
  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达33.8%;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万亿元。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设施(通用机场、通信导航系统)、关键零部件(动力、机身材料);中游的航空器制造(无人机、eVTOL)、智能网联技术;下游的物流配送、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以立体空间为载体、区域政策为土壤、数字技术为脉络、产业融合为引擎,形成创新密集、辐射力强的新质生产力标杆。
  人才储备强化是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要求高校通过微专业等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湖南等多个省份已正式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鼓励并支持高校开设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二、结合学科优势的微专业建设探索
  长沙理工大学作为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展现出优势。学校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导,促进低空经济与传统学科的深度融合,在交通运输、测绘遥感、基础设施建设、飞行器、能源动力、计算机通信等关键领域,以及新文科建设等方面,结合国家低空经济发展趋势及湖南省的政策扶持,布局低空技术相关的微专业。
  (一)“低空+交通运输”:物流类微专业。面向国家低空经济战略与智慧物流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掌握无人机物流运营与低空交通管理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涵盖基础、技术、应用的三层课程体系:基础层涵盖低空经济概论与空域法规知识;技术层强化无人机运维、北斗导航技术及交通仿真能力;应用层聚焦无人机物流运营与应急配送的实战演练。整合“双师型”教学团队,确保理论与实践并重,依托物流企业实训基地开展实战训练,并提供民航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考取机会;通过低空物流设计大赛、企业真实航线规划实践,联合行业协会推行“低空物流工程师”认证,强化职业竞争力。
  (二)“低空+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类微专业。基础课程可聚焦空域政策与三维空间框架,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导论》《低空经济政策与空域管理》,系统整合无人机架构知识、空域政策解读及产业链全面分析,并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对低空经济全面系统的认知。核心课程突出低空数据智能处理,通过《无人机遥感系统与数据处理》《激光雷达点云处理与三维重建》课程,训练超视距飞行规划、障碍物避障算法及BIM/CIM融合技术。实践类课程深化场景落地,设置《低空三维导航地图设计》《低空经济专题应用开发》,基于实景三维数据设计eVTOL航线、无人机物流调度系统及空域管控模块,集成北斗定位支撑“可飞、可控、可溯”运行环境构建。
  (三)“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类微专业。面向低空基础设施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需求,构建以智能建造技术为核心的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深度融合BIM/GIS空间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通用机场、垂直起降场及空域数字化改造方案的能力,增设低碳复合材料应用、无人机施工质量监测等特色课程。政策模块涵盖空域管理法规、消防应急标准及适航认证要求,实践环节依托城市空中交通(UAM)站点规划项目,运用无人机三维实景建模技术提升工程精度,并通过数字孪生平台模拟临时起降场应急部署流程。与企业建设联合实验室并开设“低空城市设计”跨学科课程,对接职业认证,培养懂设计、通技术、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低空+飞行器”类微专业。围绕飞行器制造、运维与检测全生命周期,构建涵盖制造、运维、检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造模块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固态电池集成技术、AI避障算法开发及整机装配工艺,深度融合5G-A通信技术以强化系统安全性;运维模块覆盖无人机/直升机定期检修规程、充电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及适航认证标准实践;检测模块集成红外热成像与预测性维护技术,实现故障智能诊断。通过对接CAAC维修执照认证标准,建立“专业-产业园区”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具备制造工艺、运维保障与质量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五)“低空+能源动力”类微专业。以低空动力系统研发与能源管理为核心方向,课程体系覆盖固态电池技术、氢燃料系统集成、航空电机设计及智能热管理领域,并设置eVTOL应用场景专题模块;能源网络课程涵盖“智能电网-飞行器”协同优化策略,政策模块强化适航认证标准实践。通过校企协同实施无线充电机巢部署项目,构建数字孪生平台以优化极端工况下电池性能。引入量子电池、超导电机等前瞻性技术内容,旨在培养能够推动低空动力系统技术迭代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六)“低空+计算机通信”类微专业。深度融合无人机系统开发、低空通信与空域管理技术。课程设置强化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教学,并引入5G-A/6G通信及量子导航等前沿技术课程。实践课程体系方面,依托无人机调度系统开发等实战项目,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实施“1+X”证书制度,实现编程与空域规划技能的深度整合,新增《低空通信协议》等课程,定向培养面向山地物流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技术人才。同时,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推动技术转化,课程内容融入数据安全与伦理考量,构建融合多学科知识、契合产业需求的特色化培养体系。
  (七)“低空+新文科”类微专业。构建“基础、交叉、实践”三级课程体系:基础模块设置飞行器原理及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内容;交叉模块整合法律实务(涵盖适航法规争议等)与智慧城市规划工具应用;实践创新模块引入社区无人机社会接受度实证研究,开展基于VR的交通管理模拟演练。校企协同方面,邀请民航领域专家解析政策决策机制,并合作开发“双认证”课程体系。同时,构建法规数据库,建立弹性学分机制以应对政策动态更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优化。此外,通过组织伦理辩论赛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推动政校共建治理实验室,着力解决技术快速落地与治理体系滞后之间的关键矛盾。
  结语
  低空经济作为融合航空航天、信息技术与政策管理的交叉学科,要求学习者突破传统专业壁垒,构建涵盖技术、产业与社会的多维知识体系。低空经济领域的学习者需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广泛的产业洞察力及高度的伦理意识,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与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重点项目:“凝炼长理特色的低空产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编号202502000427)阶段性成果。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