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新时代党史学习融入大学生教育建设优化思考
文章字数:2903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合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当作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抓手,从而更好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本文简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并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建设的策略,旨在为高校更高效、深入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建设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路径指引。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教育建设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一些境外敌对势力意图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渗透,以达到削弱党的领导的目的,加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让人们的思想活动更为独立,网络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国内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非常激烈[1]。党史学习教育可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塑造和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抵抗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并坚定理想信念。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与国家艰苦奋斗、发展至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引领国家从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党史见证了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系列历史变迁。在新时代,教师应充分理解党史内涵,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明灯[2]。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形式,以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协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知识体系与思想道德。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多数正处于成年初期阶段、生理心理日渐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通过讲解党的发展历程、成果及经验,让大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党,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育,了解革命领袖的功绩,从而促使大学生坚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始终遵循党的领导,逐渐成长为思想道德水平高、政治良好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特征。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政治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历史教育,又是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理念[3]。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段接受政治洗礼的过程。在理论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通过理论课程进行,教师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带领大学生从理论中把握党史有关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层次。在时代性方面,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步伐,每次决策都能展现出时代的印记。党史学习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梳理党的过往历史,更好地总结、借鉴其中经验[4]。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需捕捉其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增加大学生的理论深度与思维广度。在实践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既教授大学生理论知识,又指导大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促使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行动力,进而达成知识、道德、行为与信仰的统一。
二、新时代党史学习融入大学生教育建设的策略
(一)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能够对大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思政教师对党史的理解深度与态度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态度形成直接影响。现如今,高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出现思政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高校应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设置合理的思政教师招聘标准,并优化岗位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大思政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5]。同时,高校可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培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应牢牢占据网络教育阵地,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党史相关内容,让大学生进一步受到理想信念的熏陶。
(二)整合教育内容。教师想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合理融入教育工作中,应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运用专题宣讲、专题党课、专题学习会等多元化的形式,有效整合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习党史的理论知识与精神内涵[6]。例如,教师可采用专题党课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党的性质”“党员的八项义务”等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
(三)创新思政课堂。要保证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成效,教师应利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以往,教师开展思政课堂主要采用灌溉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创新思政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设计中,始终坚持内容为本的原则,清晰地讲述党的故事,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教授党史相关知识及思想内涵。教师需在明确本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知识和党史学习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直接贯彻育人全过程。
(四)加强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时,应带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到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使命担当意识。教师可组织红色研学,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手段,让大学生了解党的革命历史,深刻地感受到党的艰辛历程,从而体会到现有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学习。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强化制度保障,能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有利于达成系统的教育规划,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校应提高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对其进行统筹协调,制订全面的工作计划,明确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分工。高校还应增加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资源投入,并改进资源配置机制,为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此外,教师可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融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采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制度保障等策略,赋予党史学习教育新的活力,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具备爱国情怀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冯靖哲,何林.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12):28-31.
[2]陈房深.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与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24(27):77-81.
[3]肖剑忠,吕明艳.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检视与提升[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4(2):96-102.
[4]路婷婷.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5):125-127.
[5]杨晓静.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5):102-106.
[6]韦万民.辅导员视角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J].广西教育,2024(36):60-62,119.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教育建设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一些境外敌对势力意图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渗透,以达到削弱党的领导的目的,加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让人们的思想活动更为独立,网络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国内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非常激烈[1]。党史学习教育可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塑造和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合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抵抗不良思想的侵蚀,树立并坚定理想信念。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涵。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与国家艰苦奋斗、发展至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引领国家从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国家,党史见证了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系列历史变迁。在新时代,教师应充分理解党史内涵,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成为引领学生前进的明灯[2]。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形式,以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协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知识体系与思想道德。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多数正处于成年初期阶段、生理心理日渐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通过讲解党的发展历程、成果及经验,让大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党,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育,了解革命领袖的功绩,从而促使大学生坚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始终遵循党的领导,逐渐成长为思想道德水平高、政治良好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特征。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具有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政治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历史教育,又是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同时,培育大学生的政治理念[3]。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段接受政治洗礼的过程。在理论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主要通过理论课程进行,教师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带领大学生从理论中把握党史有关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层次。在时代性方面,中国共产党紧跟时代步伐,每次决策都能展现出时代的印记。党史学习教育可帮助大学生梳理党的过往历史,更好地总结、借鉴其中经验[4]。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需捕捉其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增加大学生的理论深度与思维广度。在实践性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既教授大学生理论知识,又指导大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促使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行动力,进而达成知识、道德、行为与信仰的统一。
二、新时代党史学习融入大学生教育建设的策略
(一)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能够对大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思政教师对党史的理解深度与态度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态度形成直接影响。现如今,高校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出现思政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高校应建设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设置合理的思政教师招聘标准,并优化岗位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大思政人才的引进力度,以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5]。同时,高校可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培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应牢牢占据网络教育阵地,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党史相关内容,让大学生进一步受到理想信念的熏陶。
(二)整合教育内容。教师想要将党史学习教育合理融入教育工作中,应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运用专题宣讲、专题党课、专题学习会等多元化的形式,有效整合教育内容,让学生学习党史的理论知识与精神内涵[6]。例如,教师可采用专题党课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党的性质”“党员的八项义务”等内容,使得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
(三)创新思政课堂。要保证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成效,教师应利用好思政课堂教学这一途径。以往,教师开展思政课堂主要采用灌溉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创新思政课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设计中,始终坚持内容为本的原则,清晰地讲述党的故事,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教授党史相关知识及思想内涵。教师需在明确本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专业知识和党史学习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融入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直接贯彻育人全过程。
(四)加强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时,应带领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到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使命担当意识。教师可组织红色研学,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手段,让大学生了解党的革命历史,深刻地感受到党的艰辛历程,从而体会到现有生活的来之不易,立志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学习。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强化制度保障,能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有利于达成系统的教育规划,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校应提高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对其进行统筹协调,制订全面的工作计划,明确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分工。高校还应增加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资源投入,并改进资源配置机制,为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此外,教师可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融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采用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制度保障等策略,赋予党史学习教育新的活力,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具备爱国情怀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冯靖哲,何林.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12):28-31.
[2]陈房深.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意蕴与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24(27):77-81.
[3]肖剑忠,吕明艳.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检视与提升[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4(2):96-102.
[4]路婷婷.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4(5):125-127.
[5]杨晓静.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5):102-106.
[6]韦万民.辅导员视角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J].广西教育,2024(36):60-6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