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保护肝脏,照亮健康
黄菊艳
文章字数:155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关注、科学对待和悉心照料的健康问题,而非仅仅是一种疾病。确诊之后,许多患者往往会陷入迷茫和无助的状态,他们心里会想: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了呢?如何治疗?日常生活中该如何照顾自己?这使得他们仿佛置身于黑暗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下面,这篇文章会向大家细致阐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居家护理与用药观察,期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这么得来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肝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这就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主要传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这种病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以下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一)母婴传播:这种方式极为常见,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会在分娩之时或者分娩之后,把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二)血液传播:借助接触已被感染的血液会造成感染,像共用针头、注射器、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或外科器械等情况。
  (三)体液传播:在与感染乙肝病毒的伴侣进行无保护的性接触时,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会传播病毒。
  (四)乙肝病毒的其他体液传播:像唾液、月经血等体液也可传播乙肝病毒,不过其传播的效率是比较低的。
  三、临床症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发病初期时,大部分患者常常不会有什么症状,症状往往不显著。常见症状包括:疲劳综合征,患者经常感到严重疲劳,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还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和眼睛发黄这种黄疸症状,是肝脏功能受损后胆红素代谢异常而造成的。尿黄:尿液甚至呈茶色。右上腹隐痛或不适:这一症状可能会出现在部分患者的身上。
  四、治疗与服药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合理规范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不规律服药可能导致病毒反弹,加重肝脏损伤,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定期复查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影像学检查等项目。通过复查,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同时严格禁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因为不良情绪也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切勿自行调整治疗方案。总之,慢乙肝患者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规范治疗,积极配合各项检查与护理,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居家护理与观察
  (一)监测病情变化:患者需要定期开展多项检查,像肝功能检查、病毒载量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二)健康饮食:饮食要均衡,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
  (三)戒酒:患者需要严格戒酒,因为酒精会让肝脏损伤加重。
  (四)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五)远离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杜绝药物滥用等。
  (六)心理疏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许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家人与朋友理当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这属于心理支持的范畴。
  (七)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若有乏力变得更严重、黄疸更趋严重、腹胀、有出血倾向等异常症状出现时,必须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总体来讲,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控与医治的病症。患者若能做好居家护理并接受科学的治疗,就可有效管控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贺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