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广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万磊
文章字数:2967
  摘要:广宁县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竹产业作为广宁“421”产业布局中重要的一环,有着生态型、特色性的双重性质,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以广宁县竹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PEST模型对竹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并从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竹产业;SWOT-PEST模型;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发展“五大振兴”之首,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旨在加速推动乡村特色资源的转化增值,进而实现乡村产业的全产业链升级。
   一、产业概述和模型分析
  (一)竹产业布局。广宁县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竹种资源丰富,竹林面积7.2万hm2,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2024年,广宁县内竹加工企业约360家,年加工原竹40万吨。在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广宁谋划做大做强“421”产业布局,其中的“2”是指打造竹产业、塑料再生产业2大产业集群,加快竹产业集聚是广宁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广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SWOT-PEST矩阵。SWOT-PEST矩阵作为常用的工具,非常适用于对产业结构的分析,该矩阵由SWOT分析和PEST分析组成,其中,SWOT即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主要剖析研究对象自身的情况,而PEST为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重在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
  二、广宁县竹产业SWOT-PES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SP-政策优势。广宁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了中共广宁县竹产业链委员会,助推竹产业“三区一基地”体系建设,即全力打造竹产业示范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和种植基地。科学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广宁县竹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了《广宁县扶持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形成了“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发展思路[1]。并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发证券、粤财控股、广州市天河区、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建立稳定的纵向、横向及校县结对帮扶关系,帮扶政策及资源优势明显。
  2.ST-技术优势。近年来,一批科技创新型竹加工制造项目在广宁落地生根。如年产3000吨的青皮竹粉体化工业原料和年产1500吨精制竹醋项目已经落成投产,年处理14万吨竹子原料、12.5万吨竹塑抽粒项目、700万套竹塑产品项目和供应链配套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由广东裕丰竹纤维有限公司投资的5000吨竹原纤维生产线已落地投产,再如坐落洲仔镇的本土企业广宁县笋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启用了全自动化制作清水笋、酸笋、红油笋等成品和预制菜的生产线,近两年年产值都超过了2000万元。
  (二)劣势分析
  1.WE-经济劣势。一是经济总量小,广宁县竹产业产值相比其他几大竹乡而言,产值偏低。二是竹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缺乏延伸性。广宁的竹在当地只是做粗加工,企业将原竹拉成细丝后,不是供给龙门做牙签,就是交由新会做香烛,只能给他人“做嫁衣”[2]。三是竹产业价值链各生产环节附加值偏低,以青皮竹为例,从山上砍1吨青皮竹的人工需要300元,到竹加工厂的运输费需要80元,而每吨青皮竹原竹收购价仅为400-500元,扣除人工运费,原竹的地头价其实非常低。企业加工精制成竹签,扣除设备和人工费用,所剩无几。
  2.WS-社会劣势。广宁从事竹林经营的人员基本在50岁以上,大多是农村留守老人,文化水平低,他们对竹子的种植技术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不会利用大数据,也不能使用互联网,对新品种的种植普及更是相当滞后。
  (三)机遇分析
  1.OP-政策机遇。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持续加强产业帮扶,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确指出,我国竹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仅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塑料污染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成为竹乡和竹产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强村富民的希望产业。
  2.OE-经济机会。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全球木材采伐量的减少,全球禁塑、限塑及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竹产业发展创造了新途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竹加工利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为竹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为竹产业发展赋予了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竹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四)挑战分析
  1.TS-社会挑战。国内竹产品消费市场不旺,消费者对竹产品认知度不高。市场上为广大消费者喜爱接纳的竹产品种类少,特色不明显,竹产品市场的整体消费氛围尚未形成,竹文化支撑和引领作用亟待开发。
  2.TT-技术挑战。竹类研发技术相对薄弱、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相对较少,成果转化和新产品推广普及的进程较慢;“以竹代塑”“以竹带棉”等科技研发不够系统,真正能替代塑料的竹质新材料、新产品较少,竹含量也不高;竹加工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力量薄弱,尚未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大多生产加工企业缺乏独立的技术研发团队。
  三、广宁县竹产业发展路径
  (一)打造竹产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竹加工企业在建立自主品牌时,要找出质量较好且具有差异化的主导产品来进行培育,提炼独特新颖的产品卖点来打开自己的市场,通过打造竹产品品牌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增加产品销售量[3]。在保障质量高于其他产品的同时,还应在外观包装和产品使用功能上体现差异化,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二)鼓励竹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竹产业创新联合体,整合竹产业领域技术、市场、资金、人才,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竹产业创新体系,围绕竹材深加工、以竹代塑创新材料与产品、竹纤维综合利用、竹笋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将竹材“吃干榨净”[4]。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实施“竹乡英才”培养计划,建立竹产业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合作培养竹产业骨干,紧扣竹材培育与加工企业用人需求,培育竹产业技工,打造竹子栽培、采收、加工利用和销售等专业工人和农民队伍。针对县域竹产区林场、林业站、企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培训。
  (四)推进竹文化创建。传承和弘扬广宁竹文化,以产业传文化、以文化促产业。以广宁竹文化节为平台,开展具有文化性、艺术性、大众性、趣味性的竹文化节活动,展示中华优秀竹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发竹类图书杂志、书画、影视、动漫等产品,以优秀竹文化的精神力量引导竹产品消费,倡导绿色生活。利用广宁竹博园、万竹园等,赋予竹文化宣传、科普和教育等功能,运用现代传播展示手段,弘扬竹文化。
  参考文献:
  [1]陈超常.广东广宁探索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绿美广宁建设[J].世界竹藤通讯,2023(4):1-5.
  [2]冯铁成.广宁竹产业的破局“三问”[N].《西江日报》,2022-11-22.
  [3]张原,汪志辉.基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木材加工产业链优化策略[J].林产工业,2020(11):72-73.
  [4]程远州,廖通.“以竹代塑”科技赋能,肇庆广宁建强绿色产业链[N].《人民日报》,2024-2-4.
  基金项目:2024年度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肇庆市广宁县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GJ-323)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