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本科生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路径探究 ——以浙大城市学院和商学院为例
金蕾 吴小雨
文章字数:2865
  摘要: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国内就业市场呈现出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复杂态势。高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本科生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教育的职责。本文以浙大城市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机制进行评估,深入探究现行职业生涯规划机制的实施成效,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全过程职业发展指导体系,通过贯穿本科教育四个学年,着力破解“慢就业”与“就业难”等现实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与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其他应用型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本科生;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就业教育;路径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这为我国就业工作明确了方向,也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提供了重要指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2024年达1179万人,2025年更是增至1222万人。如此庞大的群体,急需更多且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也呈现出较以往不同的一些新的特点。数字时代的大学生不受限于毕业后必须立即工作的传统模式,而是倾向于提升学历、学习更多技能、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部分毕业生大学期间未充分了解自身兴趣优势,未提前规划职业方向,就业选择时感到迷茫。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全程,开设系统性课程、提供个性化咨询,引导学生入学就树立正确就业观,明确职业兴趣与目标;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当前浙大城市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
  浙大城市学院坐落杭州,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二级学院协同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1.发挥学校地理优势,完善校院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
  杭州产业资源领先、创业生态蓬勃、人才政策务实、生活品质良好,吸引众多毕业生。浙大城市学院设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统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配备指导老师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明确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加强校企合作,依托杭州实习资源,为规划工作提供保障。
  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二级学院)各专业设就业辅导员,实施《学生职业发展全程化指导实施方案》,完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同时,深化三全育人机制,构建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框架,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开发潜能、确立职业目标与成才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弥补单一课程短板,创新院级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校为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理论方法,树立正确择业就业观,明确职业目标路径。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在此基础上,为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授课,内容涵盖职业测评、定位、实习实践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感知力和就业竞争力。
  3.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拓展实习实践和就业平台
  学校开展“招聘会直通车”,对接人社局提供就业机会,做好“就业创业一张图”宣贯。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积极访企拓岗,拥有25家校外实践基地,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在实习实训、就业指导、课程合作等方面发力,输送对口人才,拓宽平台,增强学生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
  4.降低同质化威胁,重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校就业工作压力持续增大,浙大城市学院的就业工作在省内排名处于中游水平。该校商学院涵盖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学、数字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避免与其他高校形成同质化竞争,学院进一步聚焦“智能+”“健康+”等交叉学科领域,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此减轻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压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应用型能力。
   三、浙大城市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实施成效和不足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普及到全覆盖
  学校选修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高。其中商学院配套职业生涯规划课,覆盖相关专业大一新生。经院校两级启蒙,学生对职业规划有基本认识,但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2.职业生涯规划赋能高质量就业成效显著
  经规划教育和实践锻炼,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提升,求职时能自信展示优势特长,获用人单位青睐。近三年,商学院就业落实率稳定在92%左右,高质量就业落实率有所提升。
  3.校企合作深耕细作解新题
  校企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助其了解职场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与适应能力,企业也能提前选拔培养人才,实现双赢。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专业认知不足、学习主动性差、对实习实践畏难、未来规划不清晰等问题。
   四、本科生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
  高校应强化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就业形势和学生特点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持续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合力育人,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熟悉外部环境,学会自我评估和自我教育。针对浙大城市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加强顶层设计路径:
   1.大一以整体常规化开展,完善始业教育
  在大一时,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规划重要性;开设职业生涯导论课程,介绍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组织各类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业内专家和高管传授经验,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2.大二侧重专业化,加强专业实习/专业认知活动
  在大二时,结合专业特点,有侧重点地开展专业实习和专业认知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交流会和企业参访活动,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开设职业规划选修课程,涵盖职业测评、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等内容,明确职业目标路径。
   3.大三侧重职业化,开展职业指导训练营计划
  在大三时,开展职业指导训练营,通过模拟面试、简历制作、职场礼仪等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鼓励同学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定期组织企业参访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岗位匹配度,锁定心仪岗位。
  4.大四注重个性化指导,充分做好求职准备
  在大四时,注重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根据不同的职业目标和就业意向,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提供招聘信息;开展求职技巧培训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提高求职能力,应对就业压力。
  结论
  通过对各年级学生开展分类细化指导,结合当下“慢就业”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从大一至大四持续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加实习实践机会以提高就业匹配度,全面提升学生的求职综合能力与竞争力,形成具备实操性的生涯规划指导举措,为其他高校开展全过程、全链条的生涯指导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来源: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5/content_6954068.htm.
  [2]王赛文.Z世代高职毕业生“慢就业”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7):64-66.
  [3]朱建童.“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04):63-65.
  课题项目:2024年浙大城市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城室遇‘践’”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编号:2024SZJY005)
  作者单位:浙大城市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