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共建共享模式下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与实践研究
罗文浪 赵鸿明 余倩
文章字数:2990
  摘要:做好共建共享模式下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有助于高校整合党建资源,促进党建信息交流,满足党建工作多样化需求、协同性发展、创新性实践等问题。资源库的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有效性、时代性、高效性的共建共享原则,切实构建一个系统设计良好的资源库平台,组建一支专业的党建工作团队,用有效的激励方案促进资源库的实际运用,让高校党建资源库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服务、指导、辅助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关键词:党建;资源库;共建;共享
  高校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党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因此做好学习资源的建设势在必行。高校是党建资源的重要生产地,深入挖掘党建资源库共建共享模式的潜力,积极探索党建资源数字化的建设规范、方案和具体实施路径,对于增强党组织建设意义重大。
  一、共建共享模式下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指向
  (一)整合优质党建信息资源,满足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需求。目前高校拥有许多党建资源,包括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过程中产生的许多优秀成果、实践经验、探索研究等,也包括党团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党团活动、组织建设、成果总结等,还包括了各类赛事和课程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合理整合优质党建信息资源,在学习中参考借鉴,以满足党建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需求。
  (二)促进党建信息交流共享,协调党建工作发展不平衡状态。党建工作在不同高校之间,甚至在同一高校不同二级党组织之间做法都大相径庭,党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更是参差不齐。高校党建资源库的建设和共建共享模式的推行,以更加明确的共建要求,更加有效的共享方式,让各高校党组织可以从中受益。此举有助于促进党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在共享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确保后进学习先进,先进带动后进,解决区域间党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成效,推动党建工作能力协同性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1]。高校党建资源库的建设,对于“共建”的要求是主动共享高质量党建工作的成效,对于“共享”的结果是促进高质量党建工作的开展以反哺资源库共建工作。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对于推动党建工作能力的协同性发展至关重要。
  (四)推动党建理论实践创新,解决党建工作内容创新性问题。高校党建理论的创新,需要不断吸收和改进前人探索的经验和做法,并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新的实践方式方法,从而指导实践开展,提升党建工作成效。由共建共享的党建资源库带动的党建工作理论积累可以有效夯实创新基底,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汲取智慧和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开出繁盛的创新之花。
  二、高校党建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原则
  (一)设计系统性原则。构建一个高效、实用的共建共享的党建资源库,必须秉承系统性原则,科学规划,整体构思、全局设计,确保规范化整合高校党建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种场合强调“互学互鉴、共建共享”的理念,发挥共建共享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为资源库设计提供政策的支持、经济的支持、人才的支持等,丰富党建资源库的载体和内容,更好地在资源利用上产生有益的互动和交流,为资源库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二)资源有效性原则。妥善管理高校学习资源,发挥图书资源优势、科研成果优势、教育教学作品优势,将形象化、具象化的党建资源共享出来。巧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发动广大党务人才、党建精英,以征稿、竞赛、立项等方式,将广大师生的党建内涵知识以作品形式呈现出来,丰富资源库,完善理论体系。在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师生作品和成果传播开来,增加资源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从而正向促进资源再生,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新局面。
  (三)内容时代性原则。资源库的内容应该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特征。重视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实时更新并分享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校地共建、校企共建项目的落实和开展,让高校科研成果、党建实践更好地促进当地发展,让当地人才需求更好地引导高校教育等,不仅通过党建指导工作,也通过工作反哺党建资源。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促进内容时代性的重要标准和要求。
  (四)共享高效性原则。党建资源库的共享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是衡量资源库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综合观察互联网中各种资源库的特性,例如各种视频资源库网站、各类学习资源网站、娱乐新媒体App等,会发现这些网站很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且具有资源内容丰富、载体灵活多样、传播分享简洁、鼓励用户共创、保护资源版权等特性。因此,党建资源库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上特性,广泛收纳资源内容,才能做到高效共享。
   三、高校党建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共建共享模式的党建资源库平台。构建党建资源库平台,创新共享共建方式,合理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对资源内容进行存储和管理,例如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交互方式,确保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防篡改的资源交流;采用IPFS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实现永久共享、去中心化保存、点对点传送等。高校联动,对于非涉密文件材料及时共享,充实资源库平台内容,突破校内信息孤岛、校际数据壁垒等问题。真正做到一个平台大家共用,一个系统大家共建,一套资源大家共享。
  (二)组建党建一线工作资源整合维护团队。党建资源库还应该在具体建设工作上进行必要的资源调动和整合。资源库的建立,最难的是校内师生资源整合、院校间资源共享、学校和社会面资源共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一个党建工作者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成果,调动高校组织、个人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参与共建、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在实践工作中,组建一支由党建一线的工作骨干组成的资源整合维护团队,促进有效共建和高效共享,满足资源库的日常运维需求。
  (三)制定激励方案促进数据共建共享落实。在资源库的运用过程中,高校可以主动设计激励方案,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落实。例如将工作量折算、职称评审加分、专职人员选拔考核依据等与共建共享的指标相挂钩,可以有效促进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共享文件的数量、文件的浏览量和下载量等衡量文件质量的指标等,可以为工作量折算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落实激励政策。
  (四)做好系统设计促进党建资源规范共享。构建共建共享的党建资源库建设,必须做好系统设计。例如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形成平台固有的标准和规范,进而设计符合共建共享目标的党建资源库。模块化党建资源,便于以独立分割的形式做好资源归类;格式化党建数据,促进共享效率,降低传递成本。从而充分发挥党建资源的服务效应,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优质的资源供给,将高校党建工作探索实践、研究成果等内容服务社会发展、服务自身成长。
  四、结语
  总之,做好共建共享模式下的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将繁杂的党员发展、隐形的课程思政、分散的理论学习等党建资源都变成显性化、系统化,有章可循、博大精深的典藏。不断摸索、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把高校党建资源库建设成为内容丰富、载体灵活、传播简洁、版权保障的共建共享模式下的创新实践,最终服务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2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