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
零基础学烧伤急救:一分钟掌握核心处理技巧
王爱君
文章字数:2246
  烧伤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因热力、电流、放射线、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作用于机体造成的组织结构破坏、功能完整性受损。烧伤发生后早期因体液渗出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后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烧伤创面感染,严重时出现败血症导致死亡。因此重视烧伤后急救尤为重要。本文从烧伤的医学定义出发,结合烧伤发生常见原因分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并纠正常见误区,让更多的人认识烧伤学会烧伤急救措施。
  烧伤泛指热力、电流、放射线、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物质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热力烧伤是指热液、火焰、热固体等引起的组织损伤。通常烧伤是指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损伤。
  一、烧伤常见高发场景及诱因
  家庭场景:儿童接触热水热油、热液体、成人做饭时被热油溅伤、洗澡时水温过高或火焰烧伤及接触热金属是主要诱因。冬季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
  职业场景:制造业工人接触高温液体锅炉、化工原料、餐饮业员工操作热油时防护不当易发生烧伤。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依据损伤深度)
  Ⅰ度烫伤:仅损伤表皮浅层,表现为皮肤红斑、干燥、烧灼痛,无水泡,3-7日脱屑愈合,不留瘢痕;浅Ⅱ度烫伤:损伤达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创面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出现大小不一水疱,疱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剧痛明显,处理得当,1-2周可愈合,色素沉着,无瘢痕;深Ⅱ度烫伤:损伤累及真皮深层,水肿明显、痛觉迟钝、拔毛痛、水疱较小水疱壁较厚,创面基底呈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愈合需3-4周,可能遗留瘢痕,色素沉着;Ⅲ度烫伤: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痛觉消失、创面无水泡、蜡白、焦黄色甚至炭化,皮肤凝固坏死形成焦痂状(苍白、焦黄或炭化),痛觉消失,触及如皮革可见树枝状栓塞性血管,3-4周焦痂自行脱落,愈合后有瘢痕和畸形。
   三、科学烧伤急救
  烧伤现场急救首先判断病情、正确施救、去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迅速抢救危及生命的窒息、大出血、休克、开放性气胸、中毒等要做到迅速脱离致热源、保护创面、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妥善转运但对创面急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冲。操作要点:立即将烫伤部位放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水流不宜过急,持续15-30分钟。原理:冷水能快速带走局部热量,终止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同时缓解疼痛。注意事项:禁用冰块直接敷创面可能导致冻伤,避免使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液体会加重疼痛和组织损伤;第二步:脱。操作要点:在冷水冲洗的同时,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若衣物与创面粘连,切勿强行撕扯,可保留粘连部分,用剪刀剪开周围衣物。原理:避免衣物残留的热量持续作用于创面,同时防止衣物摩擦导致水疱破裂。注意事项:若烫伤部位有戒指、手镯等饰品,需及时取下,防止肿胀后无法摘除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第三步:泡。操作要点: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常温清水(水温15-20℃)中10-15分钟,进一步降温止痛。原理:持续低温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血管痉挛,减少组织水肿。注意事项:面积过大(超过体表面积10%)或重度烫伤患者不宜浸泡,以免引起体温过低或休克;第四步:盖。操作要点: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棉质布类轻轻覆盖创面,避免包扎过紧底层可放置无菌油纱布,防止粘连。若有水疱,切勿挑破,保持疱皮完整以保护创面。原理:覆盖可隔绝外界污染,减少细菌入侵,同时保持创面湿润,利于组织修复。注意事项:禁用绒毛类布料毛巾,避免纤维脱落黏附创面,增加感染风险;第五步:送。1.需立即送医的情况:伤面积较大(成人超过手掌大小,儿童超过巴掌大小);烫伤部位为面部、眼睛、口腔、生殖器等特殊部位;创面呈焦黑、苍白或皮革状(可能为Ⅲ度烫伤);出现发热、剧烈疼痛、创面流脓等感染迹象;婴幼儿、老年人或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2.送医途中注意:保持创面覆盖,避免颠簸导致二次损伤;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需平卧并抬高下肢,及时补充烧伤饮料,密切观察病情。
   四、烫伤后的护理要点
  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小水疱可自行吸收,或无菌注射器抽吸,若水疱破裂,需用无菌棉签吸干液体,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创面接触污水、灰尘,禁止用手抓挠,以防感染。
  饮食与生活调理: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多食鸡蛋、牛奶、新鲜蔬果,促进创面愈合;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易过敏海鲜、芒果等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增强机体抵抗力。
  瘢痕预防:创面愈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瘢痕贴或药膏,抑制瘢痕增生;避免创面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防色素沉着;儿童关节部位的烫伤,愈合后需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
  五、常见烫伤急救误区及纠正
  1.涂抹牙膏、酱油、猪油等“偏方”。纠正:这些物质会堵塞毛孔,阻碍热量散发,且易滋生细菌,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影响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2. 烫伤后立即涂药膏。纠正:药膏会形成封闭层,导致热量无法散发。正确做法是先完成“冲、脱、泡”步骤,浅层烫伤可在就医后遵医嘱涂药。3.挑破水疱加速愈合。纠正:水疱皮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挑破后易感染。只有当水疱过大(直径超过1cm)或位于关节等易摩擦部位时,才可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低位引流,保留疱皮。4. 烫伤后用酒精消毒。纠正:酒精刺激性强,会破坏创面组织,加重疼痛,且无法有效杀灭创面深部细菌。
  烧伤的应急处置直接影响伤情发展和预后,掌握“冲、脱、泡、盖、送”五步法是降低损伤的关键。公众需警惕民间偏方的危害,牢记“黄金急救期”的科学操作,同时根据烫伤程度及时就医。通过普及科学急救知识,可显著减少烫伤导致的伤残率,提升意外伤害的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护理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