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双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王延卓
文章字数:3235
  摘要:提出“双碳”目标是我们党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所产生问题的研究,并达成关于“对人类与自然和解”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下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主动担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战略举措。“碳达峰”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不可或缺的转折点,而“碳中和”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与自然环境间的产销平衡。实现“双碳”目标是基于中国共产党逐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所产生问题的研究,达成关于“对人类与自然和解”的路径。“双碳”工作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大、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科技、资源领域的“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于重要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在这过程中育新机。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就是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即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协调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共赢;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素组合发生了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也接近上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要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效显著,产业低碳化成为绿色发展新动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常态的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解决好质的问题,实现由质到量的持续增长。
  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论断,在阐释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关系时,则表述为自然界与人是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当时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马克思从社会的发展形态和历程中总结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随后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公害事件也一定程度印证了这句话。震惊全球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更是一份近现代的环境启示录。回顾这些国际公害事件,一方面说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的同源性外,另一方面要吸取国外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确保悲剧不会重演。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成绩斐然。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当代社会,能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但是能源消耗仍不容忽视。据2021《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及其附属的数据库显示,2020年度,我国消耗的一次能源世界第1,为145艾焦(EJ,Exajoules)。排名第2的是美国,消耗了一次能源88艾焦。2021年,我国进口煤炭32322万吨,同比增长6.6%;原油进口量51298万吨,下降5.4%,这是近20年来首次下降;天然气进口量12136万吨,增长19.9%。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面临能源消耗偏煤,生产生活方式转型压力大的局面。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双碳”目标,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通过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减少污染排放。
  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比重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结构调整仍在持续。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为我们指出,当前一段时间内,环境问题处于“三期”叠加的情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凸显了我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因此,我们要借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契机,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机遇,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通过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用地结构绿色转型等方面,激发绿色消费需求和低碳产品供给,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我们党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潮流,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产业创新体系,带动并实现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选择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一路走来,取得成就而得出的结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期望值上升,同时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容忍度变低。生态环境在群众心中的幸福指数地位愈加凸显。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碧水净土的渴望,我们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我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为目标,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与稳增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实现“双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实现“双碳”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显现。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各国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需要大家团结协作、共同治理。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主动担当作为,倡议各方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一些发达国家试图以碳关税、碳投资、碳义务等手段增加我国减排责任”,妄想以“碳”制华,遏制我国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又要坚守底线,敢为善成,维护我国发展权益。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主动承担与国情相符合的国际责任,主动提出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自主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力度,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体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前途命运的主动担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将生态环境与经济、政治、文化相融合,积极稳妥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出我国的大国情怀、大国责任与政治担当。
  参考文献:
  [1]申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双碳”目标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22(05):36-43.
  [2]本报评论部.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N].《人民日报》,2023-08-15(005).
  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