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以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国内国际创新链联动
丁晓强
文章字数:134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然而,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创新知识和资源的跨国流动严重受阻,并制约国内创新与海外市场的有效衔接,破坏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创新链有效联动。
  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将加速企业对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流程的重组,最终驱动创新链组织模式变革。然而,在全球创新协作过程中,只有加快推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数据要素安全有序跨境流动,才能为企业高效整合全球数据资源、深度融通国内国际创新链提供基础支撑。
  首先,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强化关键创新要素支撑。数据要素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携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信息,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关键“原材料”。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各国数据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企业实时获取全球研发动态、市场信息与前沿技术,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联合研发、协同设计与技术验证提供关键要素支撑,显著提升创新效率与精准度。
  其次,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驱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数据要素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可以强化与其他创新要素的相互渗透、反馈和协同,激发创新要素资源组合及结构的乘数效应,推动创新方式纵深调整。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使得企业可以依托跨境数据平台,动态匹配国际人才、技术、资本与供应链资源,实现创新要素全球范围的精准对接与高效组合。实践表明,通过分析多国用户行为数据,企业能够迅速定位差异化需求,精准调配资源开展定制化研发,有效降低试错成本。
  最后,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重塑开放创新生态。在整个创新系统中,数据要素的深度嵌入会打破多元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路径与协作关系,增强系统应对复杂竞合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为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输出带来系统性变革。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国际组织等创新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外数据资源优势,构建“共享-分析-共创”协作新范式,催生跨境创新联盟与虚拟研发网络,助力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并引领国际创新链。
  综上,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是赋能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创新链联动的有效途径。然而,出于国家数据安全、数字主权、隐私保护及战略竞争等多重因素考量,各国对数据要素跨境流动仍然持有保守态度,从而导致海量数据要素资源仍主要沉淀在一国内部,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严重制约了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牢牢把握“安全风险可防范”的核心要求,聚焦数据要素“底层支撑→上层应用”的细分环节,加快出台支持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差异化政策,充分激活其对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创新链联动的赋能作用。
  作者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据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制造业国内国际创新链联动的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4CJL010)阶段性成果;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长三角城市群未来产业共生发展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AH052129)阶段性成果。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