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党校坚守初心的实践路径
兰天玉 刘慧
文章字数:29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党校办学治校发表系列重要论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系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其从党校百年发展史中提炼的办学治校之规律,对推进新时代党校坚守初心提供了实践路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清醒地认识到党内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形势的变化,党校的作用地位不断凸显强化,但不变的是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百年初心,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优势,是党校独特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开创新时代党校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
  一、高站位锚定中心大局,全维度强化服务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回顾历史,党校因党而生,不同时期的党校工作及其发展有着一个共同特性即:与党的中心工作息息相关,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从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因此,新时代的党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尽好职责、发挥优势”。这不仅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定位,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确保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各级党校及党校人都必须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定位正确的办学方向,坚定不移地紧盯党的中心任务,将教研工作与实际结合起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大局利益之间清醒地、正确地取舍,不移其志、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精耕干部赋能培养,厚植智库创新优势
  党校作为党的理论学习和干部培养的摇篮,是党的智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干部培训和智库建设,是摆在每一个党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是党校老师必须对党忠诚,必须有坚定的信仰、高度的使命感和事业心。要时刻牢记“党校姓党”,坚守政治立场,时刻与工作中、生活中错误思想观念作斗争,坚持把个人奋斗目标同新时代党校工作融合起来,脚踏实地干事创业,不断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党校老师必须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理论的理解越是深入透彻,其政治敏感性和判断力便会随之提升。他们将能够更准确地洞察时代发展趋势、为国家长远规划与战略布局提供精准指导,并在风险面前展现出更加主动的姿态,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危机。党校培养领导干部做到这一点,党校教师就要先学一步,学深学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掌握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不但要知其言更要知其义,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基本理论、所蕴含的基本路线、所采取的基本方略,进行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解释,用“学术讲政治”。同时,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所领会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思考到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工作之中,着力研究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根本之策,争做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再者,要从始至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养初心、践行使命,在严肃的政治生活之中持续锤炼初心、顿悟使命,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鼓舞斗志、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正是由于党校的独特性质、其重要地位以及培养党员干部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赋予了党校教师一种特殊的使命。他们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思想引领者,肩负着传递党的理论与政策、弘扬革命传统、提升党性修养的崇高责任。因此,党校教师必须在行动上要与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时刻坚守为党“育才”“献策”的行动自觉,真学、真懂、真信是做好教研资的底气之本、激情之源、思想之基,应不断锤炼政治本领、涵养政治素养,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三是党校老师必须有总结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要善用党校系统平台,深挖学员这个独有资源,借助学员“两带来”发现理论与现实问题,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在“且行且思,且悟且进”中不断总结提升,增长智慧,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另一方面,加强现实研究,资政要针对具体问题,必须具体而微地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找到好方法,做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要坚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重视在实践中汲取智慧、领悟真理。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党校教师将所学知识、所探问题及时应用于实践发展,要经常走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所想所盼,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在一次次的基层调研中,向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宝贵经验,提炼其中的规律和理论用以研究分析。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度发现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利用方法论,结合理论实践对难点热点问题作出科学地、系统地解答,预见性判断问题的发展走向,给出前瞻性、战略性的建议。充分将党的智库作用发挥好,体现党校独特价值,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其次,必须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均对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作出要求。党校教育应当注重科学合理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训练、结构化研讨会、学员之间的交流论坛、丰富经验分享以及现场调研等,全方位提升学员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效地帮助学员们弥补不足或短板。提升干部培训的质效,坚持创新方式是必须的,但同时得打好组合拳,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找好结合点,在互动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员们取长补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提高。
  三、严规立矩治校纲纪,质效双优筑牢根基
  从严治校是党校办学的基本方针,质量立校是党校工作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阐明了坚守党校初心的根本保障。
  从严治校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要求党校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通过敢抓敢管、严抓严管、长抓常管,确保党校教师和学员在思想觉悟、政治立场、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都要做到严于律己、求真务实。这不仅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趣味,更能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使党校成为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风向标”。
  质量立校则是党校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这要求党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培养党校师资队伍,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科体系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完善党校的管理服务体系,严格遵循既定要求,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上举措共同构成了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坚实基础,为新时代党校坚守初心提供了实践路径。
  作者单位:中共宜春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