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以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
文章字数:1762
引言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个命题——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是指将农村生产生活、乡村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通过各类文化和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让游客在过程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一、农文旅融合的意义
1.农文旅融合对乡村发展的经济意义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将乡村中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农业生产等原本分散的资源,通过农文旅融合转化为体验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造乡村旅游自然景区。农文旅融合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的束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不再局限于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而是转向农业资源开发,催生出采摘体验、农事研学、田园风光等多元化形态。随着农文旅产业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这一领域;同时,游客的购物需求也逐渐提高,各大景点推出的文创雪糕、冰箱贴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不仅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好物,也为景区和文化机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农文旅融合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农文旅融合保护文化根脉,弘扬乡土文化。乡村兴全面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文化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将古老的农耕习俗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此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守护好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乡村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不仅能厚植文旅产业的根基,还能让当地村民重新认识本土文化的价值,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形成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3.农文旅融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意义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在旅游旺季,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维护景区秩序、提供志愿服务,共同为游客创造良好体验。不仅如此,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原本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这些变化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给乡村带来全方位的发展变化。让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的策略
1.持续推进乡村文旅产业优化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从目前全国乡村范围来看,仍存在产业融合程度不够高,农业、文化、旅游未能有效关联的现象。农文旅的深度融合,需要以过硬的文旅产业为支撑,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创新开发特色项目,将数字技术与实体农业紧密结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有利于加快形成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对乡村道路交通、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村旅游的硬件条件。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此外,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乡村旅游环境。
3.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吸引人才集聚乡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也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各地区能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人才还比较匮乏,特别是科技型人才尤为短缺。在调动农民发展创造主体性的同时,应积极鼓励更多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农文旅产业,激发这类人才的活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与地方高校联合,增设农文旅融合相关专业课程,定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如大学生返乡实践和讲座等,为当地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
4.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市场空间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创新农文旅融合项目的营销方式。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开展线上直播、举办网络营销活动等,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的合作,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
结论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产业、资源与利益的整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从多方面发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阳市等地考察。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个命题——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是指将农村生产生活、乡村特色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通过各类文化和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让游客在过程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一、农文旅融合的意义
1.农文旅融合对乡村发展的经济意义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将乡村中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农业生产等原本分散的资源,通过农文旅融合转化为体验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造乡村旅游自然景区。农文旅融合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的束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不再局限于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而是转向农业资源开发,催生出采摘体验、农事研学、田园风光等多元化形态。随着农文旅产业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这一领域;同时,游客的购物需求也逐渐提高,各大景点推出的文创雪糕、冰箱贴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不仅成为游客喜爱的打卡好物,也为景区和文化机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2.农文旅融合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农文旅融合保护文化根脉,弘扬乡土文化。乡村兴全面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文化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将古老的农耕习俗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此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守护好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乡村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这不仅能厚植文旅产业的根基,还能让当地村民重新认识本土文化的价值,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形成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3.农文旅融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意义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在旅游旺季,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维护景区秩序、提供志愿服务,共同为游客创造良好体验。不仅如此,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原本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这些变化既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出行条件,给乡村带来全方位的发展变化。让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发展的策略
1.持续推进乡村文旅产业优化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从目前全国乡村范围来看,仍存在产业融合程度不够高,农业、文化、旅游未能有效关联的现象。农文旅的深度融合,需要以过硬的文旅产业为支撑,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创新开发特色项目,将数字技术与实体农业紧密结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有利于加快形成乡村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对乡村道路交通、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村旅游的硬件条件。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此外,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整洁、优美的乡村旅游环境。
3.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吸引人才集聚乡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也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各地区能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人才还比较匮乏,特别是科技型人才尤为短缺。在调动农民发展创造主体性的同时,应积极鼓励更多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农文旅产业,激发这类人才的活力,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与地方高校联合,增设农文旅融合相关专业课程,定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如大学生返乡实践和讲座等,为当地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
4.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市场空间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创新农文旅融合项目的营销方式。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开展线上直播、举办网络营销活动等,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的合作,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
结论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创新模式,通过产业、资源与利益的整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协同,从多方面发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