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张娜
文章字数:3939
  摘要:家教家风是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关键体现,也是党风政风民风的关键构成部分。本文全面归纳新时代强化领导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意义,深入剖析家教家风建设在推动党风廉政、提高干部自律、培育社会风尚等层面所有的关键作用。从思想引导、教育创新、家庭共建、典型引领以及社会协同五个方面给出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领导干部家教家风建设扎实推进,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及社会文明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关键词:家教家风;全面从严治党;廉洁建设;社会文明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发展,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变得日益受到关注,家庭成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首道防线。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强化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现实所需,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渠道。
  一、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的背景状况下,家教家风不单单是家庭私德的一种呈现,更是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一种缩影呈现。领导干部身处关键职位,其家庭行为有示范与引领特性。强化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夯实廉洁治理的基础以及涵养良好的政治生态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战略意义。
  (一)家风正则党风清:发挥“关键少数”的风向标作用
  领导干部的家风会对其党性修养、道德操守以及行为作风产生直接影响。家庭之风,连着为政之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显示,许多干部走向堕落,大多时候是从纵容亲属经商办企业、插手工程项目、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开始的,形成了“家族式腐败”的链条。这种腐败行为不仅让干部自身陷入困境,还破坏了党风政风和政府的公信力。相反,如果领导干部严格治理家庭、保持廉洁,其良好的家风会对社会公众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如焦裕禄、谷文昌等一批老一辈共产党人,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清廉家风,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新时代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把家庭建设当作自我修养的关键部分,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自律来修身,正风以治家”。
   (二)家教是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的延伸链条
  在干部成长的进程中,倘若家庭教育可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导向,重视政治理想和道德品行的培育,往往可发挥筑牢初心使命、提高廉洁意识的深层功效。加强领导干部的家教建设,要关注其个体的党性锻炼,还需要将其放在家庭的整体氛围里去思考,强化全员育德、家庭共育所形成的合力机制。只有让家庭成员达成“廉洁共识”,才可真正达成“全家守廉、全员自律”的目标。
  (三)家庭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防线和心理支撑
  家庭是社会生活里极为关键的基本单元,更是情感的归宿、心理的港湾。领导干部平日里肩负着繁重的政治责任以及复杂的工作压力,若家庭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支持环境,反倒变成了滋生贪腐的温床,那么就很容易致使心理失去平衡,行为出现越轨。与之相对,优良的家庭环境可发挥强大的心理支撑以及道德约束功效,使干部在面对诱惑时更具理智、更加自律、更能自持,配偶的劝导、子女的期待、长辈的家训,往往会成为干部拒绝腐败、坚守底线的最后一道防线。新时代加强干部家风家教建设,不只是制度方面的反腐要求,也是情感方面的道德关怀。凭借提高家庭成员的廉洁意识,强化彼此间的政治认同以及责任共担,可构建一个更加稳固的廉政生态圈。
  (四)家教家风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文明与政治生态协同发展
  领导干部的家风,对“小家”有影响,对“大家”也起到引领作用。干部有良好的家庭行为模式,借助社会传播机制,能引发公众的道德认同,激发群众对于清廉政治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清正家风可营造互信互助的社区氛围,提高基层组织的公信力以及凝聚力。家教家风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部分,在新时代传承时承担着文明传播功能。借助领导干部家庭的示范带动,可引导更多家庭形成积极向上、廉洁奉公以及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落地扎根。
   二、加强领导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范畴不再局限于“八小时之内”的履职表现,对于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作风状况也变得日益重视起来。领导干部身为被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关键少数”,他们的家庭环境、家教方式以及家风传承,所影响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操守,对于党风政风能否清正廉洁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从思想引导、教育创新、家庭共建、典型引领以及社会协同等多个不同方面着手,构建一套有系统性和长效性的家教家风建设实践路径。
  (一)提升思想站位,完善制度设计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需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意义的认知,强化政治意识以及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应当借助专题学习、理论研讨等方式,引领干部深入研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关键论述,提高从严治家、廉洁齐家的政治自觉。要健全制度机制,为家风建设给予硬性保障。其一,把家教家风建设内容归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细化成党委和纪检组织年度任务。其二,将干部家庭情况、家风状况纳入组织监督范围,定期了解干部家庭成员的职业、经济行为以及其与干部职务行为的联系。其三,强化家庭因素在干部考察中的权重,把“修身齐家”当作选人用人的关键标准。凭借制度刚性,推动家风建设“有责可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创新教育形式,强化价值引导
  领导干部家教家风建设,重点在于教育,核心在于引导,目前教育形式传统、内容抽象的问题较为明显,需大力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实效性与感染力。首先,要打造“分层分类”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制定有差异的教育课程,实现“量体裁衣”。其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开发数字家风教育平台,收集优秀家风案例、廉政警示片、传统家训解读等内容,提高教育吸引力与群众参与感。最后,丰富文化载体建设,推动各级党校、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家风教育基地,如“清风家书”展馆、“廉洁家训”文化墙等,营造可观可感的教育氛围。借助“家风家教主题周”“廉洁家庭日”等集中教育,促使家风理念深入人心。
  (三)实施共建机制,调动家庭成员积极性
  家庭并非家风教育的被动承接者,而是要成为家风建设的踊跃参与者,需促使家庭成员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守门人”。首先,要建立家庭成员参与机制,组织需定期开展针对干部家庭的廉政谈话,向其配偶通报党纪政纪相关规定以及干部自身的廉洁风险状况,以此形成家庭内部的“知情圈”。其次,要推进“廉内助”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如“最美清廉家庭”“廉洁内助榜样”等评选树立活动,借助宣传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干部配偶明确大德、坚守小节、严格家风,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清廉意识。最后,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引导,引导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觉抵制“官二代”的特权心态。借助开展家风亲子活动、举办代际家风传承讲坛等途径,引导子女从小培养诚实守信、节俭自律的良好品质,防范因“权力代际传递”而引发的腐败链条。
   (四)注重典型引领,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我们应当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寻觅、宣扬以及推广干部群体中在家庭和家风方面优秀的典型,以此发挥示范效应。首先,要深入挖掘历史以及现实当中的正面榜样,如焦裕禄、杨善洲等老一辈革命家所拥有的清廉家风,可以借助编写如《红色家风故事集》《百年家训录》等类型的教育材料,向党员干部进行推广。并且结合新时代的典型范例,边疆基层干部、扶贫干部等家庭所呈现出的清廉事迹,组织开展“走基层、讲家风”巡回报告活动。其次,要鼓励干部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家的家风故事,推动开展“干部讲家风”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以此提高家风教育的亲切性与真实性。
  (五)推动与社会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家教家风并非仅仅是个人私德范畴的问题,更是社会公德得以稳固的基石所在。应将干部家风建设同社会文明建设进行有机融合,构建起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协同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首先,把家风建设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相关内容,依靠基层党组织以及社区居委会,设立“家庭文明指导站”以及“家风评议室”,促使家风教育朝着基层方向不断延伸。其次,强化与学校、媒体、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推动家校共育机制的建设工作,把家风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课程当中,鼓励学生宣讲关于家风的故事,鼓励媒体制作公益广告、纪录片以及微电影,以传播廉洁文化,传承优秀家风。最后,形成党风、家风、民风“三风共治”的格局,借助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清廉意识从“机关上移”朝着“社区下沉”转变,从“党员传导”向“群众响应”转变,切实达成良好风气从“组织内部”向“社会全域”进行辐射的效果。
  三、结语
  在新时代,强化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弘扬清正廉洁价值理念的关键路径。领导干部身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家庭行为、教育方式以及家风传承,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廉洁家风,不仅能为全社会树立道德标杆和行为示范,更能有效带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对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社会形成优良风气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支撑社会好风气[J].前线,2025(4):55-58.
  [2]尹杰钦,李丽杰.习近平关于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J].云梦学刊,2024,45(06):82-91.
  [3]杨威.新时代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略[J].湖湘论坛,2024,37(4):60-68.
  [4]罗嗣亮,李懿宸.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思考[J].探求,2022(6):26-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5年度昭通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立项课题“新时代加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践路径”(编号:XGYB202505)。
  作者单位:中共昭通市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