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何苗
文章字数:2737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政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因此,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强化社会支持,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习动力不足。一是实用主义观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他们更关注专业技能课程,认为这些课程能直接带来就业优势,而思政课在他们眼中是“务虚”的课程,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直接帮助。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编程、软件应用等课程上,对于思政课则抱着敷衍的态度,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行,缺乏主动学习思政知识的内在动力。二是基础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在思政课基础方面差异较大。由于生源复杂,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等,他们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思政教育程度和水平不同。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对思政知识有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连基本的政治概念都比较模糊。这种差异给高职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很难用统一的进度和难度来开展教学。
  (二)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一是网络文化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网络上多元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思政课上,教师倡导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可能会与学生从网络上获取的一些观念发生冲突。例如,部分网红宣扬的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会使学生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产生困惑,让学生通过思政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复杂性也使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现象,如功利主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仍拘泥于传统教学范式,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接受缓慢。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了解不够,授课时无法精准对接学生兴趣点与困惑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确实有点难度。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在分析和思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教学中结合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案例分析增强了课程的实践导向,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思政课程的核心价值。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如社会热点事件、行业先进人物事迹等。
  (二)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调研,学生能直观看到老龄化社会现状,体悟关爱老人、社会互助的重要性;参与环保志愿服务,在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过程中,深化生态文明理念;组织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热血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
  (三)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利用视频和图片等资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法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课件更加丰富和生动,如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片段,全景展现国家科技、民生等领域斐然成就,点燃学生爱国热情;用动画形式解读复杂哲学原理,降低理解难度;引入时事新闻视频,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在直观地感受中,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
  (四)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积极性,学习也提升了很多。互动教学法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针对“网络言论自由边界”话题组织辩论,让学生在唇枪舌剑中明晰权利与义务关系;模拟职场谈判场景,融入诚信、公平交易等思政元素,让学生角色扮演,体会职业道德;小组讨论“个人理想与中国梦契合点”,汇聚多元思路,碰撞思想火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思政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学校和社会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支持和保障
  (一)学校层面。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二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学校要优化思政课程教学资源配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加大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要在学校建立思政课教学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可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评估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二)社会层面。一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思政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可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等。同时,社会还要加强对思政课程教学的支持和关注,为思政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二是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社会要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推进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社会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
  作者单位: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