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新时代加强党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举措
欧阳慧敏 胡道俊
文章字数:3622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上,党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决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一、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分析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党校作为培训全国高中级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我们要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
  二是意识形态风险不断上升。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方国家对我国打压遏制逐步升级,选中意识形态领域作为突破口,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我们争夺人心、争夺思想阵地,实现浑水摸鱼、乱中取胜。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意识形态风险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党校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
  三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更为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政治渗透、分裂颠覆活动不断增加,渗透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隐蔽、攻击日益猖獗,特别是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敌对势力秘密实施渗透活动、煽动“颜色革命”和肆意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具体新形势如下表所示:

  二、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特征
  一是党校意识形态斗争更加严峻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从未停止,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层面不断打压抹黑和挑衅中国,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从国内来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网络极端言论、断章取义的歪曲解读、颠倒是非的抹黑攻击,以及利用社会负面事件制造舆论乱象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是党校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聚合点”高度复杂,党校作为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正处于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互鉴、价值观碰撞冲突、各类风险挑战加速积聚的时期,始终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聚焦点”持续扩大,党校作为执政骨干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主渠道,受到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其影响力日益增强,但同时也面临校外安全风险外溢的压力。
  三是党校意识形态工作仍有薄弱环节。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对党校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重大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党校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早抓细抓实各项工作。新形势下,党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需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需进一步坚持质量立校,持续提升党校教育的质量;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践行党校初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特征如下图所示:

  三、新时代党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举措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锻造意识形态工作“保障力”。党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拉紧“责任链”,提高意识形态保障力。首先,要坚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党校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教学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空白,保障各项工作底数清、责任明、举措实,坚决扛牢意识形态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确保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落地生根,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其次,要明确责任主体,构建三级责任体系。党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需分层分类、逐级压实,形成“党委—部门—支部”三级责任链条。校党委作为领导核心,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校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需定期主持召开意识形态专题会议,研判风险、部署任务、督办落实,将“树牢三个必须意识”贯穿办学全过程,强化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引领。各职能部门要打破“条块分割”思维,构建“党政联席+部门协同”机制,教务、学员管理等业务部门需将意识形态要求融入教学计划、科研立项、学员考核等环节,实现业务工作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基层党支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神经末梢”,需推行\"双带头人\"制度,选拔既精通业务又熟悉党建的支部书记,推动意识形态教育与支部活动深度融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守牢意识形态风险底线,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二是增强风险意识,塑造意识形态工作“担当力”。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因此,首先,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党校要做到居安思危,肩负起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政治责任,深刻洞察研判意识形态风险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应对办法精准识别并科学研判苗头性风险,坚决打好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攻坚战,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依托大数据技术搭建“意识形态风险动态监测平台”,实时追踪网络舆情、学术动态及社会思潮,精准识别潜在风险点,党校需要把风险教育纳入干部培训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增强教职工和学员的政治敏锐性,筑牢思想防线。其次,要创新协同机制。破解意识形态工作“碎片化”困境,党校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协同合力,推行“党建+业务”融合模式,把意识形态要求嵌入教学管理、科研立项和学员考核全流程;在课程设计中增设“意识形态风险案例分析”模块,在科研评审中强化政治导向审查;建立跨部门联动平台,整合宣传、教务和外联等部门资源,针对重大舆情或涉外项目开展联合研判,构建“校—院—班”三级信息反馈网络,确保风险苗头早发现、早干预。最后,要强化动态评估,完善风险防控长效化机制。党校要建立“三维评估指标”,通过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责任落实情况;要采用问卷调查、学员反馈等手段衡量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要利用量化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评级,评估结果需与资源配置挂钩;要对表现突出的部门予以表彰,对履职不力者严肃问责;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工作流程,确保意识形态建设始终与时代需求同步;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高政治站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三是坚持凝心聚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力”。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通过系统性、战略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引领力,确保党校始终成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强堡垒。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党校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核心,深化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时代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文本研究,注重关键概念的精准阐释与理论逻辑的贯通性,避免因翻译或传播偏差导致的误读;要聚焦重大现实问题,通过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博弈的本质特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框架,为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提供学理支撑;要针对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价值选择中的普遍困惑,建立“问题导向”的阐释机制,通过专题研讨、理论辨析等形式,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破解思想迷雾,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其次,要优化话语体系,增强意识形态传播效能。党校要构建兼具政治性、学理性和传播性的新型话语体系,打破传统宣教模式的单向性与刻板化;提炼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的核心标识,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等原创性概念,系统阐释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形成具有国际对话能力的理论叙事;要推动话语表达的分众化与精准化,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学员群体,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力;要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意识形态传播效果动态评估模型,实时监测理论课程的接受度与思想共识的凝聚度,及时调整传播策略,为优化党校课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做好新时代党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在“固根基”上下功夫,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下好“一盘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