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李华来
文章字数:3421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时,“工匠精神”这种拥有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等品质的精神,被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后,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让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也能够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这是高职思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一、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工匠精神内蕴精益求精的自律精神。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彰显的自律精神,是工匠对卓越品质的持久追寻。工匠凭借内心对完美的执着,持续打破既定标准并自我较劲,于技艺与成果上达至高境界,该自律源于职业追求和个人价值深度相融后的自觉行为。高职思政教育融入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学生深知无论学习还是未来工作,都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借由持续自我监督改进,让学生养成严谨细致专注且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实现专业技能与个人素养双重提升,这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筑牢根基,为学生职业生涯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二)工匠精神内蕴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核,充分彰显与时俱进的蓬勃活力。现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迁,工匠精神已突破传统手工技艺的固有范畴,不断将触角伸向现代科技与理念领域。新时代的工匠们对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凭借这份热情学生们能果敢突破传统工艺及思维的重重禁锢,大胆涉足各类未知领域,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优化以及服务模式升级等诸多环节积极贯彻创新理念,以此契合社会日渐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将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有机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能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潜在能力,推动他们跳脱常规思维的束缚,着力铸就敢于质疑、善于探究、勇于实践的优秀创新素养,让学生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牢牢掌握的基础上,能够更为灵活地应对未来职业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并凭借创新力量为产业升级及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二、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职教人才综合素养。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知识层面,其蕴含的专注执着特质能推动学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使之摆脱浅尝辄止的状态,进而去追求全面系统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促使他们主动向学科交叉领域探索,拓宽自身知识边界。在技能培养方面,工匠精神可让学生不断精益求精,对操作技能反复打磨,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发展至熟练运用,最后实现创新改进,这种对技能的极致追求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推动高职教育模式创新。工匠精神同高职思政教育相融合所形成的强劲动力,促使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维度上发生改变,教师基于此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将思政元素以及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行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达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学方法也会在此推动下出现相应的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渐被项目式、案例式等互动教学方法所取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并体悟工匠精神,进而提升其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此种融合也能有力推动教育评价走向多元化,这就意味着不再单纯以成绩评定学生,转而会对其品德修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予以关注,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成长,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和社会适宜性。
  (三)传承文化与塑造价值观,增强社会价值贡献。在文化传承方面,工匠精神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彰显着对技艺的尊崇、对品质的不懈追寻以及对工作的执着坚守。将工匠精神注入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可令高职学生群体成为传承弘扬这一宝贵文化的有力践行者。高职学生能于学习实践进程中体悟工匠精神魅力,深切认知传统文化的深邃广袤,进而加固文化自信。在价值观塑造层面,工匠精神所凸显的敬业、专注、创新等一系列品质,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匹配。推动二者融合教育会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驱使他们在未来职场生涯中坚守道德底线并秉持职业操守。站在社会价值贡献的视角审视,具备工匠精神的高职毕业生必能产出更具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学生们专注技术创新与质量优化,踊跃投身社会建设,能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倾力奉献。
   三、高职思政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创新实践
  (一)构建融合课程体系。高职教师们需要深入挖掘思政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以《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例,在讲解职业精神部分时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可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编写专门教学大纲和教案,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他们也要将工匠精神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各专业课程教师应挖掘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该元素,如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中精密加工工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等并与思政教育结合,在教学时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和分析案例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另外,学校可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工匠编写教材开发独立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程,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利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等形式系统讲授工匠精神历史渊源、内涵特征、实践要求等,实践教学以参观企业、与工匠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学校为强化工匠精神教育效果务必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如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并设置诸多与工匠精神紧密相关的奖项来激励学生对卓越的追求。另外还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样渠道宣传工匠事迹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思政教育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如此能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并培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这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可令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价值意义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课程中应设实践课程和项目实现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开展实际机械加工项目可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与创新精神,借项目任务完成可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均为工匠精神内涵。实践课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阐释工匠精神在行业重要性及应用,让学生深度理解其内涵。学校需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和实践契机。在实践基地学生能接触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且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还可学习工匠工作态度和精神。企业应选派经验丰富的工匠和技术人员做指导教师传授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基地学习实践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且养成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高职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培育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应携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岗位需求及生产工艺,把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细化并融入各课程及教学环节。企业要定期派技术骨干和工匠劳模到学校当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可在传授学生实操技能及工作经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学校也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了解生产实际与技术需求后把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理念带回学校融入教学。校企还可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及课题研究,让学生在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之间可开展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师资和实践经验共享,例如联合举办工匠精神教育论坛和教学观摩活动,共同探索新方法与新途径,也可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使学生接触多元教学理念和方法拓宽视野。学校要主动和家长沟通,向其宣传工匠精神重要性以及为培育工匠精神采取的措施,引导家长在家庭中重点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敬业及责任意识。学校也应联合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成长创造有利外部条件。
   四、结语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乃长期系统工程,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各环节等举措使高职思政教育实效性有了一定提升,推动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进步。随着产业和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深化“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不断探寻更优教育模式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完善保障机制、让教育质量评价更科学公正,如此才能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为制造业强国建设培育更多德技双馨之才。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